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天才科举路(550)
作者: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大人远在京城还惦记着那位徐秀才,他自然让其知道大人的好,给其一个干净整洁的考棚也属常事。
可他又不能让其过的太好,否则如何让其他日能承大人的情?
那隔壁考棚留下的狼藉,便是为了让其能更好的体会,大人带给其的好处。
魏有任老神在在的坐着,又过了两刻钟,考题分发结束,而内帘官这才将本场的考题送至帘内。
这也是由两位考官共同进行最后一步的复审,不过之前在印刷前,便有专人将其检查不下十次,这一步不过是走个过程。
当然,对于副考官来说,却是首次看到本场考题,魏有任随意瞥了一眼,便将考题搁在一边。
倒是苏平真拿起考题,认真的看了起来,可刚看了首题,苏平真便直接拍案而起揪住魏有任的领子:
“放肆!魏有任,你好大的胆子!垂拱而治,你将圣上至于何处?!”
魏有任看了苏平真一眼,慢条斯理的拂下苏平真的手:
“苏大人着急什么?你可明白本官此题的用意?此题,本就是考验那些考生的第一关。
试问苏大人,若是我大周考生连朝堂事丝毫不知,他日入仕为官,岂不是贻笑大方?
况且,有此考题在,若有那等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之辈,早早筛下岂不妙哉?”
魏有任说的有理有据,苏平真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从齿缝中挤出几个字:
“你该知道的,他们只是秀才!这是清北,不是京城!”
“不错,清北是大周最北,可当初不也出了我大周首位点贡生?可见是人杰地灵之地呐!
好了,苏大人且安心便是,无论他们答的如何,这不过一道题目罢了,乡试三场,何必拘泥于一道小题呢?”
魏有任这话一出,苏平真看着他的眼睛几乎可以喷出火来,当初陈舍礼离京后,承蒙圣上抬爱,他这才顶替了其的位置。
而至今朝,却还是要被右相的人这般压制玩弄,实非大丈夫!
魏有任对于苏平真那可怖的眼神并未放在心上,纵使苏平真如何不服,此事已成定局。
而自己此番前来主考的真正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届时前十名的答卷张榜公布后,便是圣上知晓又如何?
鞭长莫及!
况且,大人此举也并未只单纯为圣上添堵,那位徐秀才……大人如此看好你,但愿你可莫要让大人失望才是呀。
帘内公堂上,两位主考的争执,徐韶华此刻并不清楚,不会随着徐韶华捏着墨条的动作渐渐便缓,这道论题他已经有了想法。
旋即,少年提笔而书,笔走龙蛇,气势非凡!
第140章
“学生对:昔汉时文帝以无为而治天下, 创盛世之始,得青史留名。盖因其除帑消谤,简政轻刑, 故使政清人和, 万象更新。
然,汉室倾颓之始,莫若入粟拜爵, 此以法制不严, 而使后者鉴之, 以使群臣而乎妄作。
故, 天子垂拱而治天下, 当重官清吏正……”
徐韶华的目光沉凝,随着一字一字落下, 他的薄唇紧紧抿起, 方才他在脑中将重重思路重新摊开铺平,将主考官的想法推敲推敲再推敲,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漏洞之处。
论题论的是垂拱而治,可天子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方可称得上一句“谆信明义, 崇德报功, 垂拱而天下治。”
是以,徐韶华对于垂拱而治先是表示了肯定的态度, 以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为例,但随后又从买官鬻爵之事, 笔锋一转, 而直指吏治。
官清吏正,政通人和, 是为太平盛世!
而接下来便是徐韶华抒发宏愿,愿为天子尽忠,为百姓尽心的美好愿景。
“……若天下太平而使圣心则安;圣心安之而无为之治,是四海一家,万民归心矣。谨对。”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徐韶华将手中的毛笔轻轻搁置在一旁的砚台纸上,他方才吐出一口气,一边用真气疏通酸痛的经脉,一边重新将这篇对答审视了一遍。
魏主考此题意在先声夺人,既让圣上如鲠在喉,又让如徐韶华这样知道内情的学子左右为难。
到底是要赞同圣上无为而治的观点,并对其大肆举例论证,还是抨击此题不该,以致乡试落榜?
而徐韶华选择剑走偏锋,以史为例,以晏南旧事为例,深切论证天子无为而治中官员的重要性。
而众考生前来科举,不就是为了入仕为官?
是以,接下来徐韶华的宏愿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右相借魏主考之口拷问徐韶华的心意之事,以徐韶华与其两次会面的固有印象,如今他这一腔少年意气,只怕也在右相的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