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番外(712)
刘挽相当自觉的道:“把他们带回去问一问,查一查,收了谁的钱,得了多少好处,能让他们在家有余粮,度过困难的时候不远万里的进京。他们说自己是受灾区的人他们就是了?”
嘶!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不会吧,谁做那么蠢的事?
张汤注意到刘彻刚刚的神色,这回不用再问刘彻,他第一个答应下。
刘挽偏在此时冲众人道:“诸位,好戏要开场了。”
无数人如临大敌。
有些人不太明白,所谓的好戏开场是几个意思。
随着安容处和藏书楼被关,所有在安容处和藏书楼的人都被赶出,藏书楼每日定时定点打开的门,这一回关上,不知何时才能打开。
与之而来的是一段简单明了的公告。
安容处那头写的是,救济老幼妇孺无数的安容处,被人责骂不收留几个男人,因而连刘挽这位长公主都被骂了,道刘挽是伪善,根本没有真正的为民之心。好勒,假善的刘挽下令将各地的安容处关了。有什么道理做好事依然得挨骂呢?刘挽是欠骂的人?
藏书楼那儿,藏书楼存在本为传播知识,以教化万民,开民之智。可是为了一件道听途说的事儿,藏书楼内的人得利于藏书楼,反而要毁了藏书楼。既然得益之人都不懂得爱惜藏书楼,藏书楼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两份公告帖出去,不认字的人由识字的人一解释,很快传得沸沸扬扬,闹得人尽皆知。
比起安容处的那份告示,藏书楼的告示发酵速度要快得多。毕竟都是读书人,既读书,更明白刘挽下令关藏书楼是真正的寒心了。
藏书楼大开方便之门,传道授业解惑,以天下之书为天下人览,目的是让人们可以通过读书识字,改变他们的命运。
自藏书楼建立以来,多少从前根本没有机会识字的人识字了,多少明明识字,却不通经书典籍的人得以有机会拜读名家著作,由此见识得长,从而吸收更多的知识。
因为传出刘挽贪墨赈灾钱的事儿,有人是不相信的,一则是因为刘挽商业遍布天下,二则是因为刘挽并非是那等没有国家大义的人,断不可能做出这等事。而且,有人提出,不管刘挽有没有做下贪墨赈灾钱粮,和藏书楼并无关系,不应该在藏书楼闹事,纵火烧毁藏书楼一事更不应该为之。
刘挽是刘挽,藏书楼是藏书楼,应该将事情分开,而不能混为一谈。
再者,不满刘挽的人,想要刘挽给个交代,更不应该拿藏书楼来闹。藏书楼建立之初衷是为让天下人得以读书识字,刘挽有再大的过错,那都跟藏书楼无关。执意认为刘挽和藏书楼是一体的人,实在不耻应该自行离开藏书楼,往后再不踏入藏书楼一步即可,断然不该毁了藏书楼。
藏书楼非一人的藏书楼,而是天下人的藏书楼,它给予人们希望,更能让人们改变未来,毁了藏书楼等于断了人们改变命运的道路。
是以,藏书楼关闭的那一刻,无数人们发出一片哀鸿!整个长安,哭声一片。
第370章 挨打
企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他们最大的希望是藏书楼。
这几年下来,有多少人在藏书楼学到本事,又有多少人因此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观越来越多的人集聚在藏书可知。或许他们并非都为了将来做官, 为了泽被苍生, 但他们都通过藏书楼看到了希望, 他们紧紧的握住希望, 憧憬着未来。
结果一切的美好都毁了,毁在明明同样清楚知道藏书楼之重要的人手里。
馆陶大长公主从旁人的嘴里得知, 刘挽在被人误会而且用各种手段逼迫的时候, 放话关闭安容处和藏书楼, 乐得拍掌叫好, “果然是我们老刘家的人,受不得一点气。这些人当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还敢在鸡蛋里挑石头,该让他们长长记性。”
陈须提醒馆陶大长公主道:“母亲听听长公主向陛下进言的择才之法。”
没错,最值得人关注的必须是刘挽提出的用应试的法子挑选人才。
“你要参加?”馆陶大长公主反问儿子一句, 陈须面上讪讪, 连连摆手否认。
“既然你没想过参加考试,为何着急?”馆陶大长公主对着儿子是毫不掩饰的嫌弃,但凡儿子有几分本事,她都不用如此忧愁。
没本事的人想不清楚刘挽进言政策的利弊,反而人云亦云。观陈须的态度,怕是又被人忽悠了。馆陶大长公主提醒道:“我如今还在, 凡事还能给你们挡。倘若你们不识趣, 既不懂政策之于大汉之利, 又没有半点的眼力, 将来陈家会怎样败落, 我两眼一闭是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