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番外(459)

作者: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山高皇帝远,纵然他们有上告之心,也无上告之门。”刘彻果然是一等一的聪明,知刘挽是在为大汉打算,但同时也存在另一个问题,百姓想告,一些地方不受理,哪怕进了长安,他们想告都不可能。

“此事,父皇不应该问问廷尉府吗?”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刘挽未必没有想法,同样,刘挽认为应该先问一问专业的人士,以确定大汉朝里有几个可用,能用的人。

刘彻回头瞧了刘挽,“张汤?”

点点头,刘挽道:“张廷尉是个干实事的人。”

此话落下刘彻先笑了,“你不曾听闻他们对张汤的评价?”

张汤何许人也,后世称之为酷吏,刘挽岂不知。

不过,暂时来说张汤执法严苛,不愿意给人赎罪的机会,在刘挽看来天经地义。错就是错,天天让他们拿爵位和钱去赎,像样吗?

“我只是觉得,律法存在的意义是为守住为人的底线,倘若有人过了这个线,理当付出代价。要是连律法都形同虚设,律法有何存在的意义?”刘挽从来不认为不该执法如山,恰恰相反,她很赞同依法办事。

第239章 万人得一人足矣

卫青几乎在听到刘挽此话的第一时间再也控制不住的望向刘挽, 他以前便觉得刘挽一向喜欢定规矩,一应诸事都要求人按规矩办事。

规矩,律法,异曲同工, 刘挽竟然推崇法家?

“大汉朝廷自上而下该正一正风气了, 父皇以为呢?”刘挽将问题丢到刘彻头上, 但问刘彻难道不是也觉得大汉朝的官员, 甚至是大多数的人都不怎么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

刘彻半眯起眼睛,明显被刘挽说动。

卫青没有听到刘彻的声音, 但亦懂得刘彻为刘挽的话而心动。刘挽, 当真句句说到刘彻的心坎上了。

“说说你的藏书楼。六层, 你莫不是把宫中所有藏书都印出来了?”刘彻明显不打算在今天仔细聊聊所谓风气, 以及律法如何推行的事。像刘挽说的那样,刘彻该回去寻最为精通律法的人聊一聊某些事的可行性。

对于刘彻转移话题,刘挽接得毫无芥蒂,“还有一些没印完。书, 亏得当初萧丞相在项羽入咸阳前将典籍舆图全都运出去, 否则早叫项羽一把火烧了,如今我们能有诸多的书,否则如何能知晓前人诸事?所以,哪怕要彰显我们的藏书不少也不能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父皇且当是同我交换,我拿宫中的藏书,也将各家精典都添入宫中的书楼, 父皇不亏。”

刘彻哭笑不得的道:“朕在意的是亏不亏?”

“那父皇在意啥?”刘挽摊手显得极是无奈的问。

挑挑眉, 刘彻不接话只问:“六层分别如何安排的?”

“一层是最浅浅易懂的识字类的图文书, 二层之上难度渐加, 到六层, 诸子百家的典籍都在上头,谁要是能上六层,不,只要能上四层,父皇不觉得这样的人才可用?”刘挽在安排的时候已然动了小心思,能上四层的人,必须得关注了。

刘彻的目光变得幽深,人才是刘彻心底永远的痛,每每思及都让刘彻恨不得自己能多一些人才,再多一些。

“只在长安一处并不利于推广。”卫青指出问题所在,刘彻已然笑道:“不过是长安的藏书楼刚刚建成罢了,并不代表其他地方没有。她的封地她哪怕没有去过,早在准备长安的藏书楼时,转身她也让墨家的人择地建起。”

卫青......

也对,刘挽一向走一步看十步,不,应该是二十步开外,不缺钱又有人的刘挽,岂有只建一处藏书楼的道理。不过是长安的才建好,没有声张罢了。其他的地方她悄悄的办起,等的是一处接一处的建好,悄悄的开展。

“边境之地,我觉得藏书楼也有建起的必要。”刘挽眨眨眼睛同刘彻建议,刘彻完全不想说话,刘挽立刻道:“父皇别忘了,舅舅捉来的匈奴之众,想让他们愿意在我们大汉扎根,成为我大汉的一体,须得让他们诚心归附。入我大汉者,是为我大汉的子民,有他们助我们一臂之力,将来我们大汉才能越发强大,也会加大我们灭匈奴的机会。”

刘彻!!!

刘挽每回一提起灭匈奴,对于一生志在于此的刘彻,很难不动心。

主意不能说不好,与之而来也有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被掳来的匈奴人对大汉真正的心服口服,愿意真正的归顺他们大汉?

“你要是有想法,写出个章程来。”刘彻偶尔挺想问问刘挽的脑袋瓜子到底怎么长的,她那一个接一个的主意,永远想在很多人的前头。

匈奴俘虏眼下算不得多,刘彻的意思自是让他们为奴为婢,以宣泄大汉多年受匈奴欺压的那股子怨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