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94)
郗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你既听不进我说的话,便自己去做吧。伯父老了,管不得你了。”
郗归看着郗声斑白的头发,垂睫坐到他的身边:“您又何必这样说呢?我与阿兄一样地敬爱您,希望得到您的认可。”
“我看你们是一样地会气人。”郗声忍不住刺了一句,又立刻找补道,“我知道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伯父是个胸无大志的普通人,当初奈何不了嘉宾,如今自然也奈何不了你。天地之大,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你若觉得这便是属于你的那一条路,那就尽管去走吧。”
郗声长叹一声:“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奈何不得的,只要你不后悔就行。”
“我不会后悔的。”郗归小声但坚定地说道。
她向来是向前看的人。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落子无悔。
“那就好。”郗声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喜好与人论辩的性情,丧妻之后,更是醉心黄老之学,讲究修身养性、虚无自然,是以并不强求郗归与他意见一致。
更何况,马匹并非寻常货物,从荆州运马至京口,不止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经过不少州域,引起无数瞩目。
郗声打心眼里觉得,市马一事并非郗归所想的那样简单。此事一旦提上日程,必定牵扯甚多,极有可能胎死腹中,所以很不必在此时便与郗归争个分明。
于是他执起茶壶,给郗归倒了一盏茶汤后,自顾自地品起了茶。
馨香的茶汤入喉,增添了几分新叶的青气。
郗归喝了口茶,轻轻摇晃浅棕色的茶汤,再次开口说道:“阿回还有一事,想要与伯父商议。”
郗声如今听到郗归的“商议”二字,便觉得有些头痛,唯恐她又说出什么离经叛道的石破天惊之语。
不过这一次,郗归倒没有太过叛逆:“迁徙淮北流民之事,朝中已经议了好些时日,只怕很快就要有个定论。阿回想着,淮北流民常年住在江左与北方胡族的势力交接地带,生存环境颇为险恶,是以必然勇敢凶悍、异常抱团。这些原是在淮北练就的好本领,只是未必适合京口。”
第74章 军户
“等他们到达京口后, 恐怕不好聚集而居,得分散开来住才好。”
“阿回说得有理。”郗声抚了抚胡须,尽管迁徙流民之事还未成定局,但这个话题实在比市马之议安全太多, 他更愿意与郗归谈论此事。
再者说, 淮北流民若真到了京口, 那么妥善安置他们,就是他这个徐州刺史应尽的职责。
是以郗声放下茶盏, 颇为感兴趣地问道:“关于淮北流民的安置, 阿回可有什么想法?”
“如今已是四月底, 淮北流民最早也得五月中旬才能到达京口,来不及赶上今年的春播。我想着,不如让这些人先在军中做事, 每日赚取些酬劳, 也好养活自己。”
“都在军中吗?那妇孺如何安置呢?”郗声感兴趣地问道。
他原本就是徐州的主官, 掌管一州经济民生,处理惯了这一类的事务。
京口一城, 正是在他手里变成如今这般富庶安乐的模样的。
也正因此, 郗声此时很是好奇, 自家这个古灵精怪的倔强小姑娘,会生出什么关于流民安置的法子。
“军中也有需要浆洗的衣裳,有要择菜煮饭的活计,孩子们也能捡拾柴火赚取薄酬。只要肯出力,总是有活做的。”郗归一一列举作答, 随即说出了自己之所以这样打算的缘由, “这些流民来自淮北,与土生土长的徐州百姓不同, 不但与我们家没有什么深厚的情谊,与徐州百姓之间,也无丝毫感情。是以我想着,不如让他们先在军中过渡一段时日,与京口军民一道劳作,聊聊淮北和京口的往事,增进些感情,以免之后各自抱团敌对。”
“可军中都是男人——”郗声犹豫地说道。
“军中如今也有劳作的妇人,只是与将士们训练之处不在一起罢了。”郗归细细向郗声解释北府军营地的布局,“如今将士们都在东边活动,他们有严格的纪律,未经允许绝对不能胡乱走动。妇女们通常在西边劳作,那边有人保护,不会出事的。等淮北流民到了,我们可以让男人在中部劳作,间或参加一些军中的训练,老弱妇孺则视情在西边做些活计。”
“那这些人住在何处呢?”郗声沉吟片刻,接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