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373)
“就是这一次行差步错,便让我在北府军如日方兴的这几年中,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再也不可能赶上顾信等人。”
“人活在世上,总要学会吸取教训。我告诉自己,既然已经因为冒进而失去了一次良机,那就绝不能再犯相同的错误。”
“这几年来,我辗转三地,每到一处,便勤勤恳恳地推行新政,教化百姓,从无投机取巧、盲目冒进之举。”
宋和从袖袋中拿出手札,双手托举着呈给郗归。
郗归从南星手中接过这个并不单薄的卷轴,回到书案前徐徐展开。
宋和自嘲地笑了一声,继续说道:“我虽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可却还是兢兢业业地做了这么多,为的便是有朝一日,将这些东西呈给您看。可谁能想到,如今东西是给您了,但却是在这样一番情境之中。”
手札分门别类地写得很清楚,有对于各项新政的种种理解,有具体施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各种试行的解决之法。
郗归一行行看过去,虽未来得及看完,但还是不能不打心底里赞一句用心。
她叹了口气,看向宋和:“清和,你做得很好,若能一直这样下去,假以时日,堪为良相。”
宋和没料到会听到这样直白的夸奖,一时有些错愕。
“堪为良相,堪为良相……”宋和苦笑着摇头,自嘲地说道,“一个在士民间恶名累累的‘小人’,如何能做良相呢?”
在世家眼中,他是为了功名追随郗岑的附逆之人,曾为了趋炎附势,在郗岑得势之时,与不少门阀结下梁子,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险小人。
而在北府军治下平民的心里,正是在宋和主管吴兴事务之时,向来在江左无往不利的北府军,第一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败,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可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他们不记得宋和曾千里迢迢地,在王含担任徐州刺史之时,为尚在北固山的北府旧部后人市得大批铁矿石;不知道宋和曾为了戴罪立功,在吴兴熬得呕心沥血;也并不相信他已经痛改前非,愿意真正为北府军效力。
民众或许不了解宋和,但却绝不会吝于痛骂一个符号化的庸官。
即便近几年宋和辗转为官之时,治下百姓无不感念他的善政,可那终究只是一小部分人。
涓涓细流,是改变不了滔滔江河的流向的。
对于这一点,宋和一直都很清楚,但却仍然抱有希冀。
直到彻底被司马恒的不知餍足激怒的那一刻,宋和才真正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可能终此一生都无法获得那些世家子弟所拥有的身份,抑或是司马恒这般可以随意作践的来自郗归的偏爱。
“多可笑。”他想,“我竟是输给了这种货色。”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宋和想,既然我已经在郗归与民众心中留下案底,那便索性将错就错,换一条路来走。
司马恒本来可以不必死。
宋和知道,按照郗归的规矩,他应该把所有证据都交给她,然后等待最终的处置。
可他却不愿意这么做。
像司马恒这样的背主之人,就该死得彻彻底底,他绝不接受郗归出于怜悯的考虑,放过这个可怜又无能的蠢货。
这世上可怜之人何止千万,难道就因为司马恒出身高贵,因为她是个女人,所以就天然地要比别人多几次被原谅的机会吗?
既然他没有被原谅,那么,司马恒也不该被宽恕。
桓元狼子野心,始终想作践郗归的名声,宋和决不允许郗归因为一个无知蠢妇的陷害,而与弑君这样的罪名联系在一起。
于是司马恒死了。
想到这里,宋和抬起头来,看向端坐桌案之后的郗归:“女郎,相信我,我会成为你最忠诚的信徒。”
“我知道您会怪罪我自作主张,可那又如何?与您所图谋的伟大事业相比,司马恒的性命算得了什么?我个人的前途又算得了什么?”
“您已经看到了证据,司马恒勾结桓氏,意欲陷害于您。我虽有过私心,可却绝不允许,北府军唾手可得的光明前景,因为司马恒的自私而毁于一旦。”
“她必须死!”
第200章 酷吏
郗归想到司马恒留下的那些不尽不实的证据与书信,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危险的人,且直到死,都固执地想把她拉下水,让她与朱杭一般、成为她实现野心的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