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151)
郗和是郗照南渡之后,生下的第二个儿子。
他生长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又并非长子,所以难以像郗声那般,甫一出仕,便有一堆人想要送给他九卿的官职。
相反地,因为父兄的官职,郗和一直被朝臣打压,始终无法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直到郗和三十多岁的那一年,北中郎将荀慕病重去职。
那时苻石尚未出头,北方还是慕容燕的天下,徐、兖、青、幽诸州,因靠近北方的缘故,时常会被慕容燕的骑兵侵扰。
郗声那时虽然做了徐州刺史,却因志不在此的缘故,从来不掌军事。
徐州以及侨置的兖、青、幽三州之军事,均由北中郎将掌管。
也正因此,荀慕病重之后,朝野上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担得起这个重任。
世家子弟惧怕前线的辛苦,也瞧不上这个职位上近乎于无的利益油水,故而纷纷躲避,不想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当此之时,郗和挺身而出,接任北中郎将一职,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镇于下邳。
那时郗途已是十多岁的少年,随着父亲一道从江南的外任上赶赴下邳,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抗胡生涯。
平心而论,那时江北收到的侵扰并不算少,但也并不严重。
毕竟,慕容燕的军队不过小打小闹,只是想牵耗江左兵力罢了。
可尽管如此,对于从未上过战场的郗和父子而言,这仍是不小的挑战。
他们且战且学,迫切地吸收着所有能够获得的关于军旅的知识,终于渐渐在与慕容燕的交锋中占了上风。
也正因此,后来江左举兵讨伐慕容燕,自下游出兵者,除了豫州的谢亿,便是时任北中郎将的郗和。
郗归已经快要不记得郗和的面孔了,只依稀记得,那年生辰,恰好赶上了大军即将出征的日子,郗岑特意带她返回建康,与郗声一道,送郗和、郗途北征。
第101章 请战
那一日, 这位极少谋面的父亲,送给了她一枚难得的暖玉。
因为久在边境的缘故,郗和的面容比年长两岁的郗声更为沧桑。
那沧桑的面孔上带着几分拘谨,在与两年未见的女儿对视时, 颇有几分不自在。
郗归清楚地记得, 郗和当时温和地开口, 语气中带着几分说不出道不明的神往之意。
“阿回,阿耶要领兵北伐了。这一次, 我们要去夺回高平。你知道高平吗?那是我们的故乡, 是战国时长平之战的遗址。那是一座大河边上的城市, 你们的祖父生于斯长于斯,说那里的风景很是秀丽。”
他说:“等阿耶夺回了高平,就带着你们一道回去, 好好地看一看高平——我们汉人的高平。”
那一夜的月轮很圆很亮, 月色之下, 郗岑连连祝酒,与郗和痛饮至夜半时分。
郗归第二日醒来时, 郗和已率兵出征。
那是郗归最后一次见到此世的父亲。
郗和带着满怀壮志出征, 可还没到高平, 便生了重病。
那时军中因主帅重病而情志动摇,无奈之下,郗和只好暂时退守彭城。
谢亿闻此消息,误以为是慕容燕兵力太过强盛,以至于逼得郗和所部寸步难进。
忧惧之下, 谢亿仓皇退兵, 没想到却引发了军中哗变,最终在寿春大败。
郗和听闻这个消息, 于帐中连连吐血,还没等接到台城的斥责,便在痛悔不甘中丧了性命。
郗氏满门都在殷切地期盼着北伐胜利的好消息,可最终却只等回了一身缟素的郗途,还有郗和的棺木。
郗途之所以说自己并非纸上谈兵的书生,便是因为他自十二三岁便跟着郗和在军中生活。
他通晓行军打仗的基本道理,也深刻地明白得军心得民心的重要性。
他是高平郗氏这一代仅存的男丁,一刻都不敢忘记振兴家族的重任。
尽管他内心是那样地渴望北伐,可郗岑败死之后,高平郗氏的地位一落千丈。
为了家族的名声,为了高平郗氏的未来,他只能深深地把这个冒险的愿望埋在心底,采取一种更加稳妥的方式,借着谢氏与司马氏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洗刷掉郗岑带来的恶名,重新在建康朝堂上竖立起属于高平郗氏的力量。
可三吴之乱却与北伐完全不同。
世家们不愿冒险,也不想妨碍自家的门户利益,所以一个个地都不愿意朝廷行北伐之事。
可吴地却是建康实打实的粮库,三吴之乱,威胁到了建康的切身利益,实在是不可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