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番外(3365)
看着他们几宿没睡的眼睛布满猩红的血丝、痛苦懊恼地揪着头发,任由他们的妻子哭着喊着捶打着,程少瑾心里也很不好受,来徐茵这边时,情绪低落到徐茵一眼就看出来了。
“发生什么事了?”
“媳妇儿……”
他紧紧搂住她,脸埋在她肩窝里求安慰。
听他声音沙哑地说完前因后果,徐茵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
也是,假如没有系统发布的任务,假如她没那么喜欢种田,假如娘家比现实中靠谱,没准她也会像那些家属一样,希望自己丈夫回老家。横竖是务农,那肯定是离家越近越安心。
“事情已经发生了,难过也没有用。”徐茵安抚地顺着他的背,柔声说,“好比十字路口做选择,哪条路通向康庄大道,在没到达之前,谁也不知道。也许他们回去以后发展得会很好。哪怕没有,将来我们行有余力了,也可以帮他们一把。”
“媳妇儿,你真好。”
程少瑾被她一番话安慰下来,已经不像方才那么难受了,但还是赖在她身上不肯起来。
这家伙什么时候这么黏人了?
徐茵好笑地推推他:“不饿吗?今天收工回来,在河里抓到两条鱼,一条送给付队长下酒了,剩下这条咱们自己吃,你想炖汤还是香煎?”
“都行。”
“那你起来呀,我要去做饭了。”
一听做饭,程少瑾立刻站了起来:“我来做,你歇着。”
“你会煎鱼吗?”徐茵顺嘴问了句,跟着站了起来。
他倏然转身,把她压在墙上索了个长长的吻,喘息间,只听他哑声道:“别质疑你男人。”
“……”
又在脑补个啥?
第810章 五零苦情小姨子(44)
除了徐茵,垦荒队其他成员忙完秋收都将回家乡——远山县。
在这里辛勤付出的三年,将成为他们履历里浓重的一笔。回去后,各大厂招工将优先安排他们。
这不,年底就有一批厂子要招人,意味着回去就有工作。
归期就在眼前、就业问题也将解决,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让这帮青年愈加有干劲。
不仅远山队干劲十足,其他垦荒队这一年也都破了各自的垦荒记录。
到秋收时,北关五支垦荒队开垦的荒地,总亩数达到了三万亩,金秋十月,上交的粮食总量破了千吨,向祖国递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三万亩田地,这一望无垠的金色田野,之后将由转业到此地的战士们固守。
腰鼓秧歌的隆重交接仪式之后,垦荒队按来时的顺序,陆续离开北关,回归他们的家乡。
接手的转业战士分批抵达,赶在入冬前盖起今后工作生活所需的房屋。
未来让全国各地的百姓刮目相看的北关国营农场,此刻已然有了雏形。
徐茵于入冬前,搬入了农场统一为职工家属建造的公房。
垦荒队留下的两排房子,改造成了农场的办公室。以后这里就是农场的入口,离河窝子屯最近。外来人员,来农场参观亦或是探亲访友,需要在这里登记、等候。
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区,设在目前已经开垦出来的田野边界,位于大河的北向延伸段。沿着河岸盖房,既方便取水,也不影响今后垦荒。
平整的职工房,开门出去便是河岸前的荒草滩。
屋后留了一块空地,空地再过去就是以后工作的耕种区。
有的职工家里四五个孩子,一间公房住不下,在屋后的空地上加盖一间,给大孩子住;有的职工打算把后院开辟成菜地,打算来年开春种蔬菜。
徐茵相中了门前近河滩的一长溜地,地表湿润、土壤肥沃,用来种菜肯定不错。至于后院,仍打算像之前那样——围一圈栅栏、搭个鸡舍来养鸡。
这里离山实在太远了,也就偶尔去个一趟。平时想要光明正大地改善点伙食,除了河里的鱼,也就养几只鸡捡几个蛋来吃了。
好在这两年,她陆续往这条大河投放了不少来自桃源星的寒水鱼虾。
这些寒水鱼虾极耐低温,饶是冰天雪地的寒冬,在冰面上凿一个窟窿,钓出来的鱼也仍然活蹦乱跳,能在冰水桶里养好几天。
可惜的是,它们的产量相当低,两年繁殖下来,依旧很少看到它们灵活的身影。除非用大渔网,像地毯式搜索一样地打捞,否则一般人别想捕到它们。
徐茵也是借助了【以小钓大】的技能,以及自制的香喷喷的鱼食,否则也不见得有机会品尝到。
但只要尝过一次,便会被它们的鲜嫩俘虏。
付队长念念不忘它们的滋味,临走前,自制了个渔网下河捕捞了一次,可惜没有任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