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番外(2322)
还劝他这个当爹的低调低调再低调,因为皇帝已经看他不顺眼了,正愁没机会收回他手上的权力。
同时想给继皇后所出的儿子铺路,朝中手握大权的人,都会慢慢被皇帝换成新太子的党羽。
新太子文治不行、武更不行,且还骄奢淫逸、狂妄自大,跟了这样的君主,后果如何您自己掂量着看吧……
“……”
徐宰相在书房坐了整整一夜,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才长长叹了口气。
拨亮烛火,细细重温了一遍信里的内容,将信烧了,又亲自磨墨,写了两封信。
与王爷捎来的一样,大信套小信。
于当天中午,打着关心庶女的旗子,备了一马车日用,送到燕五下榻的客栈。
女儿远嫁,当爹的挂念太正常不过了,不理不睬反而惹人起疑。
信和物资都交给燕五以后,徐宰相回到府里,屏退下人,与夫人推心置腹说了番话。
之后,宰相夫人开始慢慢出手名下不起眼的庄子、田产,改而在芙蓉、临海两郡置产。
几个旺铺和温泉庄子依旧留着,但挣得的银两,并未像以前那样成箱成箱攒在府里,而是散到各地换成山头、田地。
一部分折成银票,让燕五带去了南蛮。
南蛮那穷地方,能有什么好日子,给她一笔银钱傍身,多少有还她警醒之恩的意思在里头。
这些,徐茵自是不知情,更不知道宰相爹看了她的信,验证他前段时间莫名心慌的揣测,开始收敛锋芒、准备隐退了。
她收到燕五快马加鞭带回来的银票和信,有点懵。
五万两?
比出嫁时压箱底的嫁妆银子还多!
便宜爹这是干啥?把遗产先分了?啊呸呸呸!
再看信,一段写了她出嫁以后府里的日常,一段写了她让人捎去的南蛮特产如何分配。
尤其是那朵极品云芝,很受府里女眷欢迎,磨成粉后,被她们拿去分了,好在还有朵灵芝被他藏起来泡了酒。
所以此次捎回来的礼物中,也有相府女眷们的一份心意:
衣裙鞋袜是刘姨娘做的。
珠宝首饰是夫人并府中姑娘们准备的。
其他姨娘也凑了些体己银子,采购了一批吃的用的。
所以,相府上下都认为她在南蛮日子很艰难,特产都是上山采的,加上燕五去京中采购了一批赈灾百姓的物资,以为南蛮要什么没什么、穷得响叮当,瑾南王的手下,这段时日一直在外头奔波买东西,真的很不容易。
徐茵:“……”
行吧!
她无力解释。
没亲自来过、没亲眼见过,解释了恐怕也没人信。
算了,等以后水泥路通出南蛮,把他们接来住段时间就知道她在这里生活的还不错了。
提醒宰相爹的信对方已收到,徐茵就不再操心这个事了。
具体怎么做,相信狐狸似的便宜爹自有章程,轮不到她一介出嫁的庶女出谋划策。
她还是专心地搞她的小发明吧。
在王伯使人来说水稻成熟可收割时,太阳能电动机终于从模型晋级为大功率机器,成功了!
由她设计、府里木匠打造的榫卯结构水车也组装完毕。
收完稻子过不多久就要插秧,灌溉水田正好能派上用场。
“走!去庄子上看看。”
第71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21)
庄子今年收成比往年好多了,除了风调雨顺,还得多谢王妃拿出来的沤肥方子。
收割完一称重,王伯老脸褶子笑。
“稻子每亩产量均有三石,田地肥沃的,三石满的都快溢出来了。比往年多了将近一石。好啊!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啊!”
徐茵闻言,微微抽搐了一下嘴角:
三百来斤的亩产就说有盼头?搁后世,农民伯伯要哭了。
还是她的试验田争气,三亩稻田,种了六款稻子,分别是糯米、长粒香、碧梗米、胭脂米、珍珠米和盘锦御米。
当然了,她种的御米是系统出品的高产优种,和当朝皇帝食用的御米扯不上半点关系。
因此她省掉了御米两字,管它叫盘锦米。
收上来以后分别脱粒,脱完粒称重。
产量最高的毋庸置疑是珍珠米,似乎非常适合南方耕种,仅半亩就收获了五石半。
其次是让她吃了一惊的胭脂米,半亩田收获了满满五石。
她记得现世界的胭脂米产量不怎么高啊,每亩貌似只产五六百斤。
她这次试种,主要是自己想吃,馋了。
没想到亩产突破记录,半亩田收成达到了后世一亩的产量。
知道系统出品的种子高产,但这么高产连她都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