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番外(2274)
“大不了下回来找你做衣服,给她便宜一块?”
没想到话音刚落,徐大脚就拿着一块布料登门了。
其实她早就想找徐茵做套夏装了,村里好多妇人都找徐茵做了短袖配七分裤的夏装,一看就凉快。
可以前不是拉不下脸么,今个被耿金花怼了一通,反倒想开了。
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她笑着上门,耿金花能拿她怎么办?
徐茵眼角余光瞥见自家妈两眼发直、脸色发黑,就知道是在肉痛那允诺出去的一块钱。
忍着笑别开脸,专心招待起大脚婶娘。
……
时间就在做做衣服、养养鱼、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中悄然流逝。
眨眼就过了五月农忙。
今年徐茵家没种小麦,上等粮田准备种两季水稻,顺带养两季稻花鱼。
除了稻田以外的旱地,全部种了西瓜。
西瓜种子是徐茵问系统商城兑的。
鱼食配方和瓜种,光这两样就耗完了她此前辛辛苦苦积攒的能量点。
但也不后悔,老徐家能否脱贫致富奔小康,就靠它们了。
鱼食配方之所以贡献出去,主要是不想让自家太打眼。
至于西瓜,徐老爹原本就比较擅长,问系统兑换的瓜种,和徐老爹原先种的乍看一模一样,等西瓜大丰收,别人顶多以为徐老爹投入得多,伺候这瓜跟伺候祖宗似的,不至于猜到瓜种上面去。
这不,徐老爹春耕时种下了第一批瓜,约莫六月底、七月初成熟,正好是早稻收割的农忙时分,来块甘甜多汁的西瓜,忙里偷闲爽歪歪。
因此五月农忙,别人家割完小麦割油菜,完了还要蹲苗种玉米,忙得不可开交,她家只需割一亩地油菜,完了种下第二批西瓜就好,不至于忙到脱力。
迟种的这批瓜得等八月底才成熟,正好是晚稻秧苗插下、新一批稻花鱼养下去以后,闲下来吃个西瓜,同样是一种享受。
四亩水田三亩瓜,还有两百六八稻花鱼,成了老徐家今年的忙碌所在,但比起往年轻松了不少。
哪怕每天都要去田间地头劳作,但日常维护比一茬接一茬的收割、翻地、播种肯定要轻松不少。
而且别看活少了,实际收成不见得会少。
徐茵仔细算过,这四亩水田,一年种两季,别来个天灾水患什么的,一年下来收成保守估算能有个两千六百公斤左右。
这还是现有的亩产,等以后杂交水稻推广开了,产量还能更高。
但就算目前的亩产,刨除上交的公粮,一家人不仅够吃,还能卖给粮站换点白面、玉米面之类的调剂口味。
这也是她为什么劝徐老爹今年别种小麦、玉米了,玉米实在想吃嫩的自留地少量种一点就行了,水田就种水稻、旱地就种西瓜。
拖拉机犁地也方便,哗——过去,一马平川似的,几下就翻好地了,翻得又深又快。
将来有了农耕机,人力插秧也省了。
要是什么都种的话,田地被分割成一块块的,犁个地都不方便,效率能高吗?
况且这两者种好了,想吃什么换不到?真的,没必要想吃点什么都亲力亲为去种。
三亩瓜田,徐茵保守估计能赚个五百。
稻花鱼这季养的少,自家还会吃一点,但应该也会有几十块进账。
二老想必会很惊喜吧?
一年毛六百块的进账,和在工厂上班比也不差了,毕竟大米饭自给自足,不花钱,还管够。
但离小康生活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慢慢来吧,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日子总会越过越好哒。
那厢,徐志年安顿好母子仨,往家里寄了信和钱,说了小家庭的近况,信末邀请小妹去家属院住段时间,媳妇、孩子挺想她。
徐母见闺女在家搞得比上学还忙,拍板让她去老大那儿散散心。
“去吧,去你哥那住几天,多蹭几顿肉吃。”
“……”
第36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36)
不过,哥嫂所在的桐城她还是挺想去一趟的。
那可比小县城大多了,淘些这边没有的东西回来,挣点大学生活费也好。
她把手上的钱理了理:最近做衣服赚的,徐母一分没留都给了她;加上原先攒着的小两百;哥嫂给的大红包;代表镇里去县城参加劳动标兵表彰会得的奖金;保送华大后六中给的奖金……
林林总总加起来,手头余款四百零五块,委实不少了,毕竟工厂里八级工的月薪待遇还没破百。
徐母帮着收拾了一堆吃食:
木耳菌菇是她舅舅清明后上山摘了晒的,还很新鲜。
一包她嫂子娘家送的海带、虾米。尽管不值钱,但桐城那边想吃未必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