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番外(194)

作者:席祯 阅读记录

厨房里不仅装着镭射灯,还有壁灯,录制美食vlog的时候,把灯都开起来,等于有个背景灯打光,别提多省心了。

当即拍板:租!

买就算了,房主原就没打算卖,自己提出要买,即便同意也多半是看在与郑秘书的交情上。

郑秘书一听,就帮她直接签了个四年的长租协议。

以为租金会贵一点,毕竟家具、电器都是新的,没想到和她之前打听到的差不多,甚至低了不少,说是长租都会优惠一点。

这让她有种捡着便宜的感觉。

安定下来后,她给郑秘书寄了一箱首都特产,感谢他的帮忙。

郑秘书哪敢收,颠颠地捧去献给boss。

宋明瑾挑眉笑笑,下班时亲自扛着这箱特产回家了,丝毫不顾忌秘书室那帮年轻小伙异样的眼神。

郑秘书琢磨着老板该不会收藏到那口专门定制的进口储物柜里去了吧?

要不要提醒老板一句,这首都特产都是些零嘴小吃,最大件是真空包装的烤鸭,保质期都不长。

但想了想,还是选择闭嘴不说。

人收藏的岂是普普通通的特产?

人收藏的是来自他心仪对象的心意,即便藏到发霉那也是珍藏品。

第138章 重组家庭的拖油瓶(34)

八月底的首都,依然还带着暑气。

徐茵带着老太太去了趟大草原。祖孙俩租了个蒙古包,在那儿玩了几天,无意间发现一种叫“麻黄草”的药材,又多点亮了一个中草药图鉴。

人一高兴,就喜欢买买买。

除了当地盛产的乳制品肉制品,还预购了一批新鲜牛羊肉,填了丹鹤村的地址,过年直接给寄到家去。

回到首都休整两天就开学了。

担心徐奶奶一个人会寂寞,徐茵提着草原产的牛乳饼干、奶酥糖、牛肉粒陪徐奶奶一块儿到小公园健身,瞅准时机与那帮老头老太套近乎。

谁家还没个嗜好零食的小孙孙、小孙女呢,一来二去可不就熟悉了。

徐茵开学后,徐奶奶就跟着他们扭秧歌、打太极、跳广场舞,早锻炼、晚锻炼,一天两次,习惯以后不去反而不得劲。

除非下雨,否则雷打不动,连双休日都没落下过,比徐茵一个上学族还有规律。

混熟以后,徐奶奶还时常跟着这帮老太太逛街、买菜。

她们知道哪里的菜便宜、哪里的超商经常搞促销。

徐奶奶普通话不标准,但这帮老太太一口标准的京音,她大致听得懂就不妨碍出门。

总之,徐奶奶的日子比丹鹤村时还要充实。

徐茵看她适应得挺好就放心了,安心扑在专业课上钻研酿酒技术,间或开个直播、录录美食vlog。

华农上下把她当成了宝贝。

开学第一天,校长亲自到新生报到处迎接她。

自从网上公布了徐茵报考的学校后,华农这所原本低调的极易被大众忘记它也是985/211的双一流重点大学,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了大家的眼帘。

导致今年华农的招生十分火爆,往年录不满的专业,今年轻轻松松就招满了。

往年每到招生季就发愁的校长,今年一直都露着弥勒佛的招牌笑容,能不高兴嘛。

在他看来,徐茵就是华农的福星。

不仅亲迎,还问她学业上有什么计划,有什么需要帮忙。

自从冯老师发了那条围脖后,关注她的人都知道她考华农不为别的只为学酿酒,并打算用最短的时间拿下四年学分,因此很好奇她会如何安排。

徐茵倒是没太多想法,她除了按部就班上专业课,还买了不少酿酒方面的专业书籍,有些还是外文原版,没课就抱着啃。

有灵感了就试着酿上一坛,埋在租房院子里。

华农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下面有个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是与一家知名的酒业集团合作设立的,但只招葡萄酒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她前几年酿过一坛葡萄酒,用的是自家后院种的紫葡萄。

葡萄口感很好,酿成酒以后喝着也不错。

村长等喝过的都说比酒庄卖的那些贵得要死的葡萄酒好喝多了,然而系统给的评价却是“平平如常”。

这让她愈加好奇——“惊艳世人”的酒,得多么醉人。

徐茵就问校长,非葡萄酒专业的本科生能不能去旁听研究生课程?

校长沉吟道:“以前没有本科生提出这样的申请,因此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酒业集团在职人员过来旁听,是要办旁听证的。要不这样,我给你办个旁听证,你去听听看,但你本专业的课程可不能落下。”

徐茵一口应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