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番外(1647)

作者:席祯 阅读记录

“南边也一直下雨啊?咱们这儿最近雨水也特别多,不知道会不会发大水,要是发大水就糟了,城里的地势可不高。”丰碌因徐茵的话题发起了愁。

徐茵趁机回自己休息室去了:“我歇会儿,赶了一路火车累死了,下午再去药厂。”

“好嘞,我绝不让人打扰您。”

徐茵从地道回了药师庵。

这次走的是山脚庵门外的地道口,推开庵门时,扫洒的小尼姑欢喜地蹦起来:“主持回来了!”

她这次离开了整整十二天,可说是最久的一次。

大家听闻主持回来了,放下手里的活,掸干净衣袍高兴地迎上来。

徐茵:“我不在,没人来闹事吧?”

“回禀主持,庵里一切都好。”

“那就好。”

徐茵人在外,其实也挺担心的,就怕上回来盘查的军爷,趁她不在上门欺负小尼姑。

“来,让我试试你们的身手,这些天的早锻炼没落下吧?”

徐茵陪她们过了几招,发现大家的进步都很大,就连周师姑几个以前不怎么服她、听管教的,也有模有样了,看来这段时间大家都没荒废。

进步越大、意味着自保的能力越强。

徐茵一高兴,打开包袱给大家分发起邻城特产,素香糕、云片糕、芝麻酥糖、龙井茶,人人有份。

几样吃的就让小尼姑们高兴不已,真容易哄啊!

坐下来以后,清缘、清尘抱着各自记录的账本来请她盘账了。

徐茵一边翻看账簿一边问了些庵里的近况,确定一切都好,这才放心。

“主持,今年雨水多,我们在山上没太大感觉,听说山下有村庄被淹了,来年的米粮恐怕会涨价,我们要不要提前囤一些?”

虽然她们在后山开了地、种了粮,但种的都是玉米、高粱、红薯之类的粗粮,水稻因为要蓄水,不方便种,所以大米仍然是定期去城里买的。

“有村庄被淹了?”徐茵抬起头,蹙眉问,“严重吗?”

“严重倒也说不上,被淹的是地势最低的谷满村,清寒去给富源村的人做法事时听他们在说,前阵子接连下了几场大雨,谷满村河道的水漫上了岸,田里的积水排不出去就被淹了。好在前天起开始放晴,河里的水位降回去了,田里的积水也就排出来了。但收成多多少少会受影响,所以我担心明年粮价会上涨。”

徐茵赞同道:“未雨绸缪是对的,那就囤上一些吧。”

她知道民国历史上有一场特大洪灾,但不是今年。

不过,清尘的未雨绸缪提醒了她。

五六年后的那场特大洪灾,虽是天灾,但也不是全然没有人祸的因素。

运堤失修,春修夏防严重疏忽,每年治理运堤的经费,被上位者层层瓜分,下拨极少,拨下去的那部分也没有真正用在水利上。

再就是水灾发生后,当局对穷苦百姓的求助视而不见,只管自己敛财跑路。

徐茵觉得有必要做些什么,为那场势必会到来的灾难做些准备。

她借着回房休息,回了药馆,把丰碌找来安排了一番,然后出门直奔城外药厂。

沈西瑾听说她回来了,摘了劳保手套、劳动服,来到她的办公室。

“什么时候回来的?”他进去前敲了敲门。

“今天早上下的火车,进来坐。”徐茵泡了一壶茶,给他也倒了一杯,“最近有人来找过你吗?”

沈西瑾轻轻笑起来:“我就猜到是你。老吴他们跟我说了,刚被抓进去还没提审就被人救了,多谢!”

他以茶代酒,敬了敬徐茵。

徐茵摸摸鼻子,没好意思说她才是罪魁祸首。

第1180章 风月女配民国种田(32)

“来了就好好安顿他们,待遇你看着给,我相信你不会亏待他们。”

沈西瑾点点头,不知想到什么,身子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问:“听老吴说,机床也少了几台,还是这两年新添的进口货。那么大个家伙,你是怎么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运出来的?”

“……”

打从救下老吴一行人,并在他口袋里留下机械厂的地址,徐茵就没想要瞒过他,料到他会猜到这一切。

她摸摸鼻子:“怎么运出来的你就别管了,反正那些家伙回头还是给你用的。”

沈西瑾好奇的不单这件事,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封信,里头有几张缩小版的通缉令:“这两个蒙面大盗和少年郎都是你吧?”

徐茵:“……”

虬髯大汉也是我信不信?

“你会易容?”沈西瑾忽然凑近她,视线在她脸上逡巡打量,“不会现在的徐老板也是易容后的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