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番外(1619)

作者:席祯 阅读记录

“主持您可算回来了!”

等着主持回来开饭的一众女尼,见她回来了,欢天喜地。

倒不是主持回来总算能开饭了,而是主持不在,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

全庵上下,大概就只有昔日的师姑希望徐茵出事,其他尼姑还是希望徐茵主持药师庵的。

因为徐茵当了主持以后,她们才真正过上了吃饱穿暖、且有尊严的日子。

而且徐茵的武力值让她们特别有安全感,这几天早上每天跟着主持扎马步学基本功练防身术,一个个都特有精气神,真不希望这样的好日子中断。

“主持,您饿了吧?先用膳吧!”

“不急,先把这些搬进去。”徐茵侧过身子,让大家看到了堆成一堆的物资。

“……”

众尼瞠目结舌。

“这、这么多东西?”

“主持您是怎么运回来的呀?”

“叫了几辆板车,这不天快黑了,运到就让他们走了。”徐茵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包袱,里头是几包菜种花籽,佯装庆幸地说,“买到这些可不容易,跑了我一天,腿都跑断了。”

众人没有丝毫怀疑:

“确实不容易!”

“主持您辛苦了!”

“主持我们已经烧好热水了,您想先洗漱还是先用膳?”

“用膳吧!”

徐茵在心里感慨了一句大家的纯朴,而后左手一筐砖、右手一筐瓦,和大家一起把这些材料转移到了后院天井。

趁这几天没下雨,尽快把房顶修一修,塌了的墙根补一补,传统的茅房改造一下,然后赶在入秋前再种一波蔬菜瓜果。

花籽则是用来美观庵庙的。

既然把这里当家了,她当然想布置得漂亮点。

某个小世界她去云城旅游,到过那里一座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尼姑庵,庵里不允许烧香,而是提倡供奉鲜花水果,庵前庵后角角落落种满了形色各异的多肉植物,冬日淡淡的暖阳洒在多肉饱满的肉叶上,俨然观音菩萨身下的莲花宝座。

她也希望把药师庵布置成乱世里的一处隐世桃源。

晚膳依旧是米粥、咸菜、一人一颗鸡蛋。

鸡蛋也不是每天都是荷包蛋,这样太费油,有时是水煮蛋、有时候是蛋花汤。

今天的是丝瓜蛋花汤。

徐茵喝了一口觉得鲜香清爽,好奇地问:“我记得庵里没有种丝瓜吧?这丝瓜哪儿来的?”

“回禀主持,丝瓜是我拿后山捡的鲜蘑菇与村民换的。”梅花拘谨地站起来解释。

徐茵点头让她坐下:“我随便问问,你别紧张。你做得很好,蘑菇每天都能捡,新鲜蔬菜因为之前菜地有限种的种类不多,能与村民交换几样庵里没有的菜也是不错的。”

说起来,后山真是个宝藏之地。

不仅有遍地的菌子,还有好几棵上了年份的松树、枣树、板栗树,入秋后可以打松子、枣子、板栗吃。

云渺峰山势险峻陡峭,可见当初药师庵选在这里建造,也是极有讲究的——只要防住前门,无人能从后门攻进来。

除非是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否则只能望崖兴叹。

得益于这一点,建庵一百多年间,即便是最困难的年月,庵里的尼姑想要吃饱固然不容易,倒也没听说有谁饿死。

第1160章 风月女配民国种田(12)

之后几天,徐茵每天上午带着众人修缮、改造居住环境,午后进城到她的徐氏药馆坐诊,顺便物色合适的坐堂大夫。

傍晚收工后,捎些庵里需要的材料、家什回去,一点一点充实着她在这个世界的家。

就这样,每天两头跑,忙是忙了点,但起码两头都受益。

这天下午,徐茵刚进铺子,听唯一的伙计——大毛介绍的邻家大哥哥丰碌说,有个老中医早上来过,愿意来徐氏药馆坐堂,但他有个条件,能否带他的孙子一起来上班。

“老吴说他孙子留过洋,年初回国后被一家药厂请去当技术顾问,这才半年,就被药厂厂长逼得神经错乱了。老吴膝下就这么一个孙子,儿子、儿媳、老伴都不在了,他不放心孙子,就想带着他一起上班。”

丰碌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我是看他太可怜了,才一时不忍心答应替他问问。东家您就照您的想法来,我能理解的,毕竟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了,又不是两三岁的稚子,还需要人成天盯着看着。不出事还好,万一在铺子里闹点什么动静,岂不是连累了东家您。”

徐茵耐心听他说完,问道:“吴老有说药厂厂长为什么要逼他?还逼得人神经错乱?”

“具体我没问,不过他自己嘀咕了几句,好像是药厂想改方向生产西药,见他孙子留洋回来,懂得一些西药的药理知识,就逼他三个月内生产一味叫什么胺的西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