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小神医寻亲记(389)
作者:湘也 阅读记录
這個時候,京城裡頭的百姓忽然發現,城裡頭米糧店的稻谷悄不零丁的便漲價瞭。
原本十五到二十文錢一斤的稻米,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單價竟然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的猛漲。
但然,一開始跟往年一般,許多米糧行商標價二十文錢。
比往時的尋常米價高瞭五文錢,傢境寬裕的人自然覺得沒什麼,畢竟這個時候新米上市,若多出瞭五文錢可以買到新鮮,口感好的新米,他們亦不在乎。
但尋常百姓,以及一些靠朝廷俸祿過活的官員雖頗有微詞,但考慮往年在新米收倉這個時期亦是如此情況,於是隻能忍一忍,或者去買粟米或者糙米來吃。
等到又過瞭一陣子後,米價普遍升到瞭二十五文錢一斤,因為米糧商們赫然發現,今年往常都會送新稻谷到京城來賣的農戶們少瞭許多,並且,便是派他們派店裡頭的管事出去收購,卻發現大大小小的農戶農莊,都沒有餘糧賣與他們瞭。
這時候還在十月中,米糧商們一邊暗喜店裡頭的稻谷變成瞭稀罕貨,可以光明正大的提價,另一方面派人再去更遠的雍州買糧。
於是百姓再去買粟米跟糙米,發現也因為稻米升價,其他主糧的賣價也水漲船高,這個時候就有許多人都有怨言瞭。
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行商們到雍州後,也發現甚少米糧可以供給他們采購。
沒等他們到更遠處調糧,時間已經來到瞭北地的十一月份,氣候降溫,多地大雪,路況複雜,山徑不同,海路結冰,往常季節的可以隨陸路或海路送往京城的物資,已經送不進來瞭。
可以說,京畿地區成為瞭一個暫時封閉的空間。
而此時,又是農閑休歇準備貓冬過年節的準備期,是京畿百姓對於糧米需求量最大的時候,但,跟往年不一般,這個時候城裡頭的米糧店,那稻米價格,一漲再漲,從二十五文錢,到三十文錢,再到三十五文錢。
不少就等著新糧米上市而後采購主糧的百姓們,看著如此昂貴的稻米價格,迅速帶動其他口糧貨物的定價也在飛快飆升,不僅憤怒,還卷進瞭空前的恐慌。
京中的米糧價錢成為瞭朝會大議題,衆官大怒,著戶部嚴厲查辦此事。
作為戶部尚書的二把手,蘇嶠的爹蘇侍郎,於是與李尚書開始調查是誰人在城中興風作浪,接觸城中的米糧商行時,一點點往前追溯,才算明白城中米糧定價高漲的真正原因。
“李大人,蘇大人,實在不是我們不降價,這定價,降不下去。”
“沒錯,若是我們能到別處找到糧運進城裡頭來,那我們自然是不願意為難百姓的,可,如今根本無糧可收,我們米糧店打開門做營生,總不能叫咱們吃虧不是?”
“覺得我們店裡頭賣的稻米貴,可以買別傢的,不也一樣麼?”
可別傢,不,沒有別傢啊,這京城裡頭的米糧店,這米價,簡直是一天一個樣,換別傢買,也一樣的昂貴,買不起啊!
待李尚書跟蘇侍郎明白原因後,再繼續追查。
按道理說,往年並沒有農戶跟鄉紳不將豐收的米糧運到京城來賣的現象,米糧商亦沒沒有跑去雍州收購不到米糧的稀罕事,今年如此,事出必定有因。
“我們之前去外頭村子裡收糧的時候,聽村民們說是有不少米糧行商,在他們秋收後就直接到村裡頭頭收購稻谷新米。”
“開的價還高,據說按照稻谷優劣,最次的都能賣到二十二文錢,所以他們的不少餘糧能直接賣出去的,都賣瞭,說還省瞭要進城的麻煩!”
“雍州亦是如此,雍州的米糧店亦說今年收購到的稻谷少瞭許多,他們也怕自傢店裡頭不夠賣的,我們想提高價錢買,他們也沒樂意勻一些出來。”
所以,問題在那些行商身上。
如此大手筆,將京畿周遭的産糧基本上都包圓瞭,這些行商,真是行商嗎?
看眼下京城裡頭的糧價飛漲,就知曉,這些行商怕是不簡單。
有如此多錢銀購置米糧,還能吃下這般噸量的稻米,這些行商背後的人,是哪個世傢的人,又是沖著誰來的?
可如今大雪封山,不管這些行商是哪路人馬,怕在動手腳之前都跑遠瞭,能查的範圍,也就隻在京畿範圍,談何容易?
等到李尚書跟蘇侍郎查到十裡米糧店時,已經是十一月中,此時的米糧價錢不降反升,到瞭三十八文錢一斤。
這時候,京城裡頭已經不僅僅是米糧商在叫賣高價米糧瞭,一些平時傢中存有米糧的權侯大族,也趁此偷偷高價拋售手上米糧,導致米價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