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大汉搞革命(430)

作者:御风流 阅读记录


毕竟题目都看不懂,猜都没个方向,那还考个屁啊。

因为第二部分是挑选了郡府最近发出的十道政令,要求考生写出其準备如何向百姓宣讲。

因为时下政令多由竹简承载的缘故,都极为言简意赅。

例如最近为了恢複来年的生産,郡府準备来年给各县提供一批粮种,先借给百姓耕种,等秋后有了收成再还回来,一进一出不收取任何费用,是劝垦农事,恢複生産的上佳手段。

但这写成政令,就只有五个字:明春,假种食。

十个农人里得有十个看不懂。更有甚者被世家大族一歪曲,就要变成明年开春郡府要向他们借粮食了。

文登将得了满分的李昌和他熟悉的何姓世家子试卷放到了一处对比,觉得其中差的是满满的经验。

与乡人打交道的经验,在乡间生活的经验。

李昌得满分的原因就是阅卷官给出的简洁朴素,好记易懂。

用的字也简单常见,哪怕无人宣讲,把纸往墙上一糊,蒙童连蒙带猜也能说个差不多。

相较之下,何姓世家子拿出做赋的态度写出来的东西,固然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但在百姓那就是听不懂看不懂,只能揭下来擦屁股。

紧随其后的第三类题,根据要求大意拟定限定字数的政令就更是如此。

这一类题都不能说是有可笑的壁障,只能说那些世家子都飘得厉害。

不过差异最大的还是第四类题,涉及乡间争讼断案。

世家子弟对这类题的判决多依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成例子,主张孝义,如子为父报仇杀人,可赦死罪,郡县甚至要表彰其至孝至烈。

但李昌的答案就是完全的背道而驰,杀人者死,无可原宥。

并声明一味颂扬孝义,只会让民间斗杀不止,劳力减少。官府形同虚设,百姓畏轻侠胜于官府。

而且对涉及农业之事,态度都很激烈,在答案中主张杀牛者死,不準钱赎。

文登越是看李昌这份满分卷子,就越是觉得爱不释手。

此人绝对是个当亲民官的好苗子啊!只要稍加调教,再配齐佐属官,治理一县之地绰绰有余。

他来广汉郡快两年都没挖出来的人,秦游三个月就给挖出来了。

果然山野中有遗才啊!

秉承着问问不吃亏的想法,文登张嘴要人了。

本以为还要就归属权拉扯一会儿,孰料秦游答应得相当痛快:“能跟在远谋你身边学习,那还真是让他占了个大便宜。”

甚至还买一送四。

“这样吧,远谋你能者多劳,这回有五份评价在优秀的试卷,都交给你带一阵如何?”

因为秦游答应得过于痛快,致使文登胆子更壮了些:“其实我更想要这几个阅卷打分之人。似北部都尉、葭明这样的边远县,令丞尉的位置都空缺很久了。”

结果当然是毫无意外地被否了。

不过地方上久无长吏也不是个事,秦游已经寻思着军中有不少因伤致残,不好再待在军中的老卒,可以放出去临时顶一下亲民官了。

修书的风声传出去后,那些坐不住的世家大族也多少会表达一些诚意,到时候再开进士科简拔选调生好了。

两人看着试卷,各有所思,秦游在心中算着能把变革推到哪一步,文登想着再薅几颗沧海遗珠出来为自己分担一二政务。

不然就秦游这个使唤法,他怕自己英年早逝。

在静静的翻看批阅中,两人偶尔也会交流一二,但也只是一二。

因为秦游总是能精準地杀死比赛。

“将军您真的不能再从汉中调一批工匠来了吗?编书很费纸的。”

“没有了。前日来的应该就是汉中能支出来的最后一批工匠了。造纸不难学,顶多半年的功夫。更何况编书不在于一日,现招人学也来得及,蜀地总要有人做工。”

“将军您还没去信问,怎麽就知道没有了?”

“不必去信问,只会给我妻增添烦恼。”

“嗯??!”

“前日来的工匠,只有十七人。她喜欢整数,如果能有二十人,是绝不会只送来十七人的。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已经到了的工匠,汉中的工匠是不是已经空了。”

“那将军也该想想麾下诸军的军号叫什麽名字了。我看了看这几天的军报,下头的兵卒对只有第三营升格为军,并得名飞星很不满,再说新兵已经招得差不多了。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準是伯宰和益谦又找你抱怨了吧, 这不都胡闹麽。第三营升格为军是因为他们要驻守巴郡,名头得响亮。阵列论起人数,哪有他们多啊。他们连曲长都没配齐呢,升格为军这事倒是挺敢想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