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大汉搞革命(374)

作者:御风流 阅读记录


等着中央政府来接收而已嘛,都是小问题。

相较之下,如何入关中才是一直悬在秦游心上,令他坚持做大汉忠臣的根本原因。

关中之所以被称为关中,就是因为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淆山及晋西南山地,除此之外还有黄河环绕,对东部平原形成俯瞰的压制态势。

恰如被牢牢保卫呵护的心髒地带。而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

函谷关扼崤函,武关控秦岭东段,散关扼秦岭西端,散关控秦岭西端。

凭此山河四塞的优渥地理条件,占据关中的势力完全可以做到形势有利,就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在攻守态势中游刃有余的进行切换。

强如兵仙韩信,为了能帮助老流氓出汉中,也玩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极限操作,秦游还没有自信心膨胀到他能够超越韩信,在关中局势平定时就举起反旗。

不然就他现在这点本钱,长安的朝廷都不用着急派大军来征剿他,只要把几条汉中到关中的道路守牢就行了。

但天子诏令关西诸郡国召集兵马勤王这一操作,直接解决了他最大的问题。

散关,什麽散关?那守关的不都是自己人嘛,让开一条道让他过去又怎麽了!

秦游的要求不高,只要这回能把他的人送到散关之后就行了。什麽占据一块地盘作为根据地啊,是从来没想过。

在他的构想中,能把薛臯的第三营留下来在山林之中打游击就是大胜利。

第二个原因就是秦游现在迫切的需要提振一下自己的名望。

如今大部分的人一辈子的活动範围也不会超过方圆百里,由此造就了很强的地域荣誉感,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地域隔阂比较大。

秦游现在是当之无愧的汉中郡第一人,所以已经有人将本州领袖的名头扣在了他脑袋上。

但这个名头只有汉中人认,哪怕是拿到隔壁的武都郡,武都郡人也会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至少得说出三个比秦游强的人来反驳。

甭管道理和逻辑能不能过去,总之心态要先过去。

深究其中原因,根源是秦游乃是寒庶出身,过往所做的事也只给汉中一郡带来了好处。

而假使秦游遵从诏令,召聚兵马入了关中,那他的地位会直接飙升到汉室忠臣,逐鹿天下棋手的範畴中去。

其意义类似于后汉十八路诸侯会盟,共同商量讨伐董卓事宜。

足以磨平他出身、年龄、兵马数不足等一切弱点。

讨董的诸侯联盟也证明了时代浪潮会吸引英雄豪杰,最后逐鹿天下之人,一定会出现在浪潮中。

所以他将来的对手,必定会在其中,他早点去见见,也好有个应对。

尽管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去长安,秦游却不打算立时出发,好抢一个头名。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放在他当前的境况是合适的。

于是在又休整了半个月后,已经被郡中世家表为汉中郡太守的秦游,终于允许郡中一衆世家子入了他们无比好奇的军营。

严策是其中一人。

他是成固县望族严家这一辈最优秀的三人之一,也是其中年纪最小的,才刚刚加冠。

不过论起名头却是最高的。他少年丧父,五岁时便自负书箱请求入族学旁听,族人以为奇,遂凑钱粮养之,十岁可熟读春秋,无稍遗漏。

在秦游突然冒出头之前,他才是代表成固县的年轻俊杰。

依照严氏族长的说法,严策对两千石那是手拿把掐,绝对能带着整个严氏攀上新高峰。

纵横的才气,再加上与秦游是同县人,严策隐隐有这一衆约三十来人世家子头的模样。

他虽聪慧多智,但毕竟年岁摆在那,即便此刻才到军营门口,一双眼就忍不住小幅度地四处打量。

似乎想要记清楚,并找到这支军队为何会发展得那麽快的原因在哪。

不过是竖了一杆旗说想要征兵,整个汉中郡之前无论怎麽抓都抓不干净的流民就一夜之间通通消失。

而去处嘛,大多就是面前这座大到一眼望不到头的军营。

在他身后,有一个同为严氏的年轻子弟用衣袖掩了口鼻,低声抱怨道:“秦游兵子,好不知礼,吾家世代簪缨,岂能与这些乡野愚夫相提并论。

“今番全郡英杰毕聚于此,已是给足了他面子,居然不洒扫亲迎,真真是有辱斯文!”

此言一出,立时就引来不少人点头附和。

这也不奇怪,他们这些人中很多打一落地就被人灌输自己是与普通百姓不同的,生来就要高人一等,因为他们更聪明,更勇武,是天生的领导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