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大汉搞革命(116)

作者:御风流 阅读记录


再之后,高贲又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了自己的靠谱、志气与主见,作为一个不愿损伤孩子天性的父亲,他也很少干预儿子发展。

直到秦游出现。

那日他归家休沐,一个侍奉三代的忠仆向他禀告了一个令他有些震惊的消息。

长子居然拿了足足五金去亲自送给东乡的一个农人。

五金并不重要,哪怕五金在常人眼中已经是一笔一辈子都攒不下来的巨款,但高家的侯位好歹传承了两代,五金并算不得什麽。

重要的是长子的态度。

在他的印象中,长子从未展现出对一个人如此重视的态度。他的儿子,素来是骄傲的。

高光可是亲身经历过从天堂跌落至地狱的全过程。在世人眼中,侯门之后指的是家中曾经出过封侯之人的。但在真正的武勋,抑或者说是长安的顶级圈子中,侯门之后仅是家中侯位未失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县官不如现管。

高皇帝时有留侯、酂侯、舞阳侯,武帝时有长平侯、冠军侯,昭帝宣帝时有博陆侯、安阳侯,都是煊赫一时,备受天子信赖的侯爵,而今安在哉?

家中爵位不失,仅靠食邑,也是长长久久的富贵。上朝列班哪怕啥都听不懂,啥也做不了主,也是坐前排,在武勋人家里就是一等一的。

可一旦失了侯位,哪怕人家念着旧情,还允许你在圈子中厮混,可地位待遇就要从鲜衣怒马变为牵马坠镫,看着旁人眼色说话了。

高光当年就是受不了这个落差,才毅然决然去投军的。

但他这个儿子,却比他这个当老子的强得多。在遭受奚落与讥讽时,他选择了换个环境生活。而他没有选择的儿子,却硬生生靠着娴熟的弓马赢得了尊重。

能让他的儿子给出五金的人,一定非常人。于是高光在收到消息后偷偷地派人去打听了秦游,得到的消息令他颇为意外。

不过是个普通的农人,甚至还有着偏执、不知轻重等诸多缺点。唯一可夸的就是那一身勇力,顶多再加上那股子不怕死的血性。

勉强够给自己儿子用的。

高光都想好了,如果儿子坚决要将这个秦游收入麾下,纳为爪牙,他不介意亲自上门一趟为儿子撑场子。

但随着收到的消息越来越多,高光对秦游这个人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能舍了五万钱给里中凿井的人,是不会甘居人下的。有这种气魄,足以相结为友。

不出他所料,儿子很快就派仆役带回来了口信,言及那神乎其技的驯蜂之术,并请求在东乡长住,原因是认为多与秦游在一处,能够学习到许多东西。

就是这口信还没捎回来几天,人就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还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兵法。

若非每天还会去逗逗弟弟,还是不逗哭不罢休的老样子,他都要怀疑长子被换了芯子。

出于一个父亲的直觉,高光认定长子的变化必定同那个不久前赞不绝口的秦游有关。

长子是什麽?是要继承最多的家业,也要承担起最大的责任。

一个家能不能兴旺,可以维持兴旺多久,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长子的能力如何。

就拿他自己来说,当年坐事夺爵的不止一家,但他通过从军立功,现在能够拍着胸脯说一句儿子这一辈出仕无忧,可同期有些人家就说不準了。

高光一向对长子寄予厚望,所以采取了明面上对长子的异常视而不见,暗地里却一直派人搜集疑似源头秦游的各种消息。

哪知这消息是越收集越诧异。

无论是行商、行医,还是农耕,收聚人心,提高名望,秦游所展露出的手腕与心思都不像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反正他在秦游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万万做不到的。

被他派出去收集消息的那个宾客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说秦游行事有豪侠气,久之必大放光彩。

如今这位县君擢善进贤的美名阖郡皆知,以秦游的做派,迟早会入县君的眼,成为这份美名的一个注脚。

和秦游比起来,儿子也的确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多学习一二没有坏处。

这份关系断了可惜,心境不稳更是影响发展。

高光在军旅中待久了,至今也仍以行伍之人自居。信奉的便是如果遇到困难,那就去勇敢地去击溃它。

虽然不知道儿子是因为什麽与秦游有了争执,但实地去看一看肯定是有助于消解分歧的。

于是他难得动用起作为父亲的权威,借着休沐的日子把自闭读书的儿子给拎了出来。

为了让儿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他又特地去请了近来与秦游交往甚密的方甲作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