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妙手医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1108)

作者:金桔柠檬 阅读记录


这份稳重和谦逊,让几个长辈看在眼里欣喜不已。

从他们的谈话中,周璇和陆骁清晰地感受到,丰泽村人的幸福指数持续在升高。

如今的丰泽村在十里八乡,妥妥的一个大村。

村里有菌菇加工厂,水果罐头果脯厂,茶叶厂,酱料厂,砖窑厂,家禽牲畜养殖场。

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

说出来创办这些厂子之初,也是耗费了一番曲折,才有今天的局面。

想当初,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産到户政策。

原丰泽农场的领导班子们,不忍看到所有人努力十来年的项目,就要被打散。

想了许多办法,想将原有的集体産业保留下来。

为此,特意上京请教,陆骁和周璇这两个能耐人。

夫妻俩对此也很上心,给他们提供不少意见。

首先延续分産到户前的丰泽农场作风,经过所有村民同意,向镇政府申请三个村子,并列成一个大村。

依然由原来的领导班子带领的他们,坚持拧成一股绳,由干部们带着他们创收。

或许是之前丰泽农场,办得太过成功,县政府没任何争议很快批準。

大堂哥周孝仁依然担任村支书,带着原领导班子,前往向正规厂子学习。

又召回几个出外读书的中专生,一起正规化开始升级工厂。

首先尝试大胆的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修建整洁明亮的厂房。

菌菇养殖到制作晒干,一条龙式的菌菇厂。

办得很成功的养殖场,当然不能放弃,鸡、鸭、肉牛、山羊。

则采用周璇的意见,建成生态系统的建棚新模式。

力求养殖棚干净卫生,污水处理做到位。

由于涉及的东西太具专业性,周孝仁还特意跑到农牧局,请了位专家回来。

也是缘分,那位专家竟曾经落难时,下放到丰泽大队的。

老支书周安福一心向着农事生産,不耐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是以只让定期交报告,从来没折腾过他们。

投桃报李之下,这位农牧专家尽心尽力的帮忙,才有了养殖场如今的规模。

由于工厂太多,即便再小心,也会産生不少污水,陆骁还特意为他们量身定做,几套污水处理机器。

后面还因为效果太好,耗能极少,直接被有关部门采纳。

丰泽农场原先是三个村子组成的,能利用起来的田亩坡地很大。

由于不少人在周璇那得到好茶叶,间接让周安平的茶叶跟着受欢迎。

周孝仁灵机一动,动用閑置的坡地种植茶叶。

生怕不够一个厂子的供应量,还游说附近几个村子,腾出不少山地种植茶树。

并在收购大家的茶叶,创办茶叶厂。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周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一次回来看父母时,见他们发愁好茶叶的事,就帮他们搞来不少好茶树。

实际上是在空间里,加倍速时间,特意在所有的田亩里,扡插培养出来顶级茶树苗子。



第1581章 丰泽村有了自己的集市了

说实话,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能帮助原身家乡脱贫,周璇还是挺有自豪感。

要知道即使在二三十年后,有些农村都无法做到这种程度。

姜二妮双手撑着膝盖站起来,豪气沖外孙们招了招手。

“走,带你们去感受一下咱们的丰泽集市。”

大伯父搀着大伯母笑呵呵跟在后头,周安平一手拉着宏霆,一个拉着宏磊屁颠颠跟上。

陆骁满脸疑惑地向堂哥求教。

可以看得出来周孝礼面上挺得意的,一副故作神秘的样子,只说到地方自然就能知道了。

怀着好奇的心理,一行人浩浩蕩蕩跟着几位老人往前走。

发现他们是往学校方向走的,学校在五年前推了重建,如今也是两座五层小楼,一座是小学,一座是初中。

本来随大流只盖三层的,还是经常往这边跑的宏毅宏博哥俩,主动出资加盖成五楼。

这不多出两层,看起来委实气派许多。

而一切的功劳都被村民们,归功为周璇夫妻俩授意的。

毕竟没人愿意相信,两个不到二十的少年人,能拿出那麽多钱,即使周家人如何强调,人们只相信他们能理解的。

话题扯远了,集市就建在学校往前八百米处。

以前这片是邻村的,如今彻底并作一个村子,也不再分你我了。

远远就看到挂着“丰泽集市”的牌匾。

只见很大一块空地上,周边盖着一圈平房门市,只余一边空出一个小广场,给四里八方的村民们摆摊用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