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到与夫君和离前(73)

作者:娓而 阅读记录


图册厚厚一沓,里边可选的很多。

玉胭认真翻完整本,选出三种样式的匕首,拿不定注意,询问暗九哪样好用。

事实上,不管玉胭送什麽样的匕首给楚存阙,楚存阙都会高兴。

然暗九并没有将这话说出来。

暗九打量着玉胭给他看的几款样式。

这几款各有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瞧着,便很与楚存阙的气质相符。

至于用起来趁不趁手,暗九觉得倒是次要的。

于他们而言,都能用。

暗九平日买刀买剑,都是随手买,他看来看去,也挑不出,只好道:“都好。”

玉胭抿唇。

只好自己再挑挑。

纠结到最后,询问坊间小厮许多,玉胭终于选定。

她选定的那柄短刃,样式不算複杂,但看起来干净利落。

选好样式,便同小厮交付定金。

这间铸剑坊里有四个铸剑师,工期算快的,铸剑坊与玉胭定好,玉胭两日后差人来取做成的匕首。

回府途中,玉胭买了些糕点,是临州特色梅枣酥,在雍京吃不到。

她试过觉着好吃,多买了些,给楚存阙、暗九、暗八各带了几份。

她出门出得早,是以回到府里,时辰也早。

照前几日来看,这个时辰,楚存阙应还在忙于公务。

趁天色好,玉胭想再到松山瞧瞧,松山上孩子不少,玉胭在山下买了不少点心后才上的山。

几日未曾上山,松山上又是另一副光景。

楚存阙回临州后,山上百姓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松山草药丰富,他们便采集草药,晒干后由侍卫运下山,统一卖给商铺。再用换来的钱置办了布料,由山上懂裁衣的几位女子制成新衣分发。

临州城内,也不时有流言传开,传的无非是楚存阙在松山上草菅人命云云。玉胭久居刺史府内,外头这些流言,倒是没有传到她耳中。

听闻还t有樵夫跑到松山底下,因胆小,只敢在远处偷偷看上几眼,樵夫看见守在山脚的侍卫,便以为,松山之上,是为了藏住什麽消息才会如此行事。

自然,至于这些是真是假,是否有这样一个樵夫,都无从得辨。

也有胆大好事者闯上松山,发现山上并不似流言所传那般,到了山下,与人据理力争。再加上那回玉胭在街头时的坦蕩,还有对那造谣壮汉的先发制人,不少百姓都认为,传谣者,与山匪是同伙,还自发向刺史府检举传谣生事者。

而随着这段时日松山与临州往来的变多,流言也显得愈发无力。

到傍晚,玉胭方才下山。

这日回府,玉胭收到了京中的来信。

是她阿兄写的,大抵是怕信件半路被人截下暗中查看,送信人,是玉府一个小厮,玉胭记得,这小厮年岁不大,但颇得玉衡信任,他是玉衡从人牙子手里救出来的,对玉衡也忠心耿耿。

小厮将信交到玉胭手中,他额前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往下冒:“娘子终于回府了,大人千叮万嘱,定要小人将信交到娘子手中。”

玉胭拿过信:“多谢。”

小厮为送信一路舟车劳顿,玉胭便叫他先在府中歇着,又叫厨房煮了凉汤、备了饭菜给他。

玉胭回到房里,独自拆开信。

信中前几段,是嘘寒问暖。

写他们对她的担忧与挂念。

玉胭鼻尖发酸,也有些思念家人。

到后几段,是正事。

辗转多日,玉衡查出那人来历。

那人叫赖明,祖籍湖州,后因犯案逃往临州一带,之后再无蹤迹。

也就是说,上辈子,最后绑架她的人,或许来自临州。





第 34 章

玉胭擦了擦有些酸涩的双眸, 紧紧盯着信件。

若那贼人确实来自于临州,是否有可能,他与这些山匪, 也是一伙的。

上辈子他后来会出现在雍京, 恐怕, 并非他口中所说,为拿她要挟父亲、为从她口中打探消息这麽简单。

一切都似乎太巧合了些。

他这次进京, 为的,又是何事……

玉胭合上信, 心思沉沉。

玉胭想到这些天临州的流言蜚语, 流言能在临州传开,在雍京,自然也能。

而且, 若在雍京传开,天子脚下, 份量,比在临州大得多。

虽说流言所传的那些事, 楚存阙没做过,但玉胭还是不免担心,上辈子, 她阿耶被诬陷栽赃时, 那些髒事也不曾做过,最后, 不还是被下了狱?

他们真要诬陷楚存阙, 恐怕, 人证、物证,一一都早已準备好。

晚膳后, 玉胭到书房同楚存阙说了信中之事。

托辞还与上回对玉衡所说相差无几,末了,玉胭又向楚存阙说出她的顾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