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八零年代双女儿家庭(1)
作者:江今九 阅读记录
八零年代双女儿家庭
江今九
第1章
1983年的4月。
江晚晚站在海边的巨大礁石上,目不转睛眺望着前方无边无际的大海。
因为台风快要来的缘故,风浪比平时大了许多。
海浪层层拍打着礁石,撞碎一大片浪花,随着一阵接一阵的哗啦啦声再次坠入大海 ,似是消失不见,又似是重头再来。
绚烂,短暂,却又无穷无尽。
忽然,一道声音穿破海浪声传入耳。
“晚晚——江晚晚——”
江晚晚寻声望去,很快看到不远处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年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正朝自己奔来。
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同桌李华。
“你、你果然在这里。”因为一路小跑过来,李华微喘着气。爬上这块大礁石后,干脆一屁股坐下,十分不理解问:“你怎麽这麽喜欢这里啊?”
问完这话,她也看向茫茫无际的大海。
她五岁就跟着母亲上岛,可以说从小在海岛长大,从不觉得大海有什麽特别,但是她这位新同桌却很喜欢,尤其是喜欢站在这片大礁石上眺望大海。才一个月她都已经摸索出规律了,反正放学时间如果不在家里,来这里大概率都能找到。
江晚晚笑了,露出两个可爱的梨涡。
她也站累了,干脆在李华旁边坐下。
没有回答李华的问题,却问了另一个问题:“你知道海的那一边是什麽吗?”
“知道啊。”李华理所当然告诉她:“虎头镇嘛,赶集的时候可热闹了。”
江晚晚望着眼前看不到尽头的大海,想告诉她,海的那边是更广阔的世界。可对上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最终还是嗯了声,并没有否定她的答案。
在南丫岛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海的另一边是虎头镇,那里的集市有很多东西卖,那边有饭馆有招待所,还有个不大不小的电影院,是他们所见过的繁华。
当然,这些都是听这里的孩子说的,她还没去过,也很想去看看呢。
她来这个时代才一个月,对这里并不是很了解,但并不妨碍她对这个时代新中国的热爱。
“我妈这个月都不肯带我去虎头镇赶集,说什麽六年级学习任务重,要我好好学习……”
江晚晚耐心听着李华抱怨,时不时抿唇一笑。
不过李华也并不是真的抱怨,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发洩完后又说:“虽然很想去赶集,但是我妈说得也对,老师也教我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为了祖国的明天,必须好好学习!”
李华说着,神情也变得坚定起来,歪头看向她。
江晚晚睫毛轻颤,笑着嗯了声。
平静神色下,心底的触动如同海浪般汹涌。
为了祖国的明天,好好学习!
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了!
这个时代!
是的,她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她的灵魂来自四十六年前!
1937年11月的一个夜晚,无数炮弹从空中坠落。
那一夜,哀鸿遍野,血淌成河,堆骨成山。
在那个夜晚,她,数万前线战士,还有很多很多同胞,他们的血肉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
那一年,她十六岁,成为红十字会医院护士还不满一年。
如今这片土地,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没有横尸遍野。
虽然依旧贫乏,却欣欣向荣。
从生灵涂炭走来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宁。
她又看了眼李华,黑黑壮壮,一看就知道是个吃得饱睡得好身体健康的孩子,不自觉又抿唇一笑。
真好啊,这个时代!
孩子们有饭吃,有衣服穿,还能坐在虽然简陋但干净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这不就是她那个时代,无数人为之付出性命想去创造的新中国吗?
想到这些,江晚晚眼眶不禁湿润了。
李华看到了,一怔,问她:“你怎麽哭了?”
“我没哭呀,是海风太大,吹得眼睛涩涩的。”江晚晚用手背揉了揉眼睛,将泪意压下。
“得了吧,你就别骗我了,哭没哭我还能看不出来?”李华一副老气横秋,问:“你是不是还不习惯在这里生活?我五岁那年刚跟着我妈上岛也很不习惯,天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哭。所以哭就哭呗,我又不会笑你。”
她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安慰江晚晚,还真像个小大人,但接下来的举动就又暴露了这个年龄的天真。
“吶,吃颗糖就不要哭了。”李华从衣兜里掏出一颗糖果,还是大白兔的。
拿糖果安慰人的举动,看得江晚晚哑然失笑,摇头道:“你留着吃。”
江今九
第1章
1983年的4月。
江晚晚站在海边的巨大礁石上,目不转睛眺望着前方无边无际的大海。
因为台风快要来的缘故,风浪比平时大了许多。
海浪层层拍打着礁石,撞碎一大片浪花,随着一阵接一阵的哗啦啦声再次坠入大海 ,似是消失不见,又似是重头再来。
绚烂,短暂,却又无穷无尽。
忽然,一道声音穿破海浪声传入耳。
“晚晚——江晚晚——”
江晚晚寻声望去,很快看到不远处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年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正朝自己奔来。
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同桌李华。
“你、你果然在这里。”因为一路小跑过来,李华微喘着气。爬上这块大礁石后,干脆一屁股坐下,十分不理解问:“你怎麽这麽喜欢这里啊?”
问完这话,她也看向茫茫无际的大海。
她五岁就跟着母亲上岛,可以说从小在海岛长大,从不觉得大海有什麽特别,但是她这位新同桌却很喜欢,尤其是喜欢站在这片大礁石上眺望大海。才一个月她都已经摸索出规律了,反正放学时间如果不在家里,来这里大概率都能找到。
江晚晚笑了,露出两个可爱的梨涡。
她也站累了,干脆在李华旁边坐下。
没有回答李华的问题,却问了另一个问题:“你知道海的那一边是什麽吗?”
“知道啊。”李华理所当然告诉她:“虎头镇嘛,赶集的时候可热闹了。”
江晚晚望着眼前看不到尽头的大海,想告诉她,海的那边是更广阔的世界。可对上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最终还是嗯了声,并没有否定她的答案。
在南丫岛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海的另一边是虎头镇,那里的集市有很多东西卖,那边有饭馆有招待所,还有个不大不小的电影院,是他们所见过的繁华。
当然,这些都是听这里的孩子说的,她还没去过,也很想去看看呢。
她来这个时代才一个月,对这里并不是很了解,但并不妨碍她对这个时代新中国的热爱。
“我妈这个月都不肯带我去虎头镇赶集,说什麽六年级学习任务重,要我好好学习……”
江晚晚耐心听着李华抱怨,时不时抿唇一笑。
不过李华也并不是真的抱怨,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发洩完后又说:“虽然很想去赶集,但是我妈说得也对,老师也教我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为了祖国的明天,必须好好学习!”
李华说着,神情也变得坚定起来,歪头看向她。
江晚晚睫毛轻颤,笑着嗯了声。
平静神色下,心底的触动如同海浪般汹涌。
为了祖国的明天,好好学习!
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了!
这个时代!
是的,她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她的灵魂来自四十六年前!
1937年11月的一个夜晚,无数炮弹从空中坠落。
那一夜,哀鸿遍野,血淌成河,堆骨成山。
在那个夜晚,她,数万前线战士,还有很多很多同胞,他们的血肉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
那一年,她十六岁,成为红十字会医院护士还不满一年。
如今这片土地,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没有横尸遍野。
虽然依旧贫乏,却欣欣向荣。
从生灵涂炭走来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宁。
她又看了眼李华,黑黑壮壮,一看就知道是个吃得饱睡得好身体健康的孩子,不自觉又抿唇一笑。
真好啊,这个时代!
孩子们有饭吃,有衣服穿,还能坐在虽然简陋但干净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这不就是她那个时代,无数人为之付出性命想去创造的新中国吗?
想到这些,江晚晚眼眶不禁湿润了。
李华看到了,一怔,问她:“你怎麽哭了?”
“我没哭呀,是海风太大,吹得眼睛涩涩的。”江晚晚用手背揉了揉眼睛,将泪意压下。
“得了吧,你就别骗我了,哭没哭我还能看不出来?”李华一副老气横秋,问:“你是不是还不习惯在这里生活?我五岁那年刚跟着我妈上岛也很不习惯,天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哭。所以哭就哭呗,我又不会笑你。”
她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安慰江晚晚,还真像个小大人,但接下来的举动就又暴露了这个年龄的天真。
“吶,吃颗糖就不要哭了。”李华从衣兜里掏出一颗糖果,还是大白兔的。
拿糖果安慰人的举动,看得江晚晚哑然失笑,摇头道:“你留着吃。”
上一篇:佛系女配不好当(女尊)
下一篇:大人,我真的会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