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带着游戏小院建设桃源谷(33)
作者:最萦梦 阅读记录
四十多个人要吃的菜属实分量挺多,今天被分到来做饭刚好有宋明光,看到他也到了河边,赵意清洗的差不多了,甩甩手走过去,问他:“宋二哥,苎麻的事情你考虑的怎麽样啦?”
宋明光应了一声,听到她询问的内容,抿抿唇,有些别扭的样子:“嫂子也来劝过我了,总之现在种苎麻不是为了我自己赚钱,是为了村里人用,那我就试一下吧。”
她听到这个回答很高兴:“太好了!从明天开始就重新分一组跟你一起侍弄苎麻吧,宋二哥你好好种,有啥需要的跟村里人商量嘛。”
又解决了一个问题,赵意清开开心心地端着盆子回去火堆边。看了说明书说要醒面半个小时左右,估摸着也差不多到时间了,就把瓷盆盖子掀开,面团膨胀了些体积都变大了。按一下,触感软软的,没有弹回来。揪了一小坨面,看到面团缺口处有点气孔状。
一手面团一手拿着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所写,这样就是成了。
董大娘一听醒好了面,过来继续接管后续的工作。板机制作出来的光滑木板当做案板,她撒了一些干面粉在上面防止面团粘在案板上,开始揉面。
这次揉面是为了让面团里面因为发酵産生的气孔排出来。董大娘刚上手揉面的时候动作有些生疏,但很快就找到了方法,轻快地揉动,干惯了各种农活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省力的技巧。
重新揉成光滑的面团,再搓成长条状,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气体排了出去,小块中间也是光滑的。
没有铁刀,用的就是石斧……这个工作台制作出来的基础工具,居然奇妙地拥有一种切东西不粘刀刃的属性。
长条面团上切下来的小块,在赵意清的印象中叫做“剂子”,不知道是只有方言这样叫还是它的书面名字就叫这个。
把一堆剂子团成大小一致的上圆下平的形状,就可以上锅蒸了。
木匠做出来的木质蒸笼已经放在了陶锅上面,但为了防止面团粘在蒸笼上,还缺少一样东西。
赵意清眼睛一亮,放着一直没用的麻布,现在派上用场了。
第18章三级
第18章
拿出严婆婆织好了的麻布,裁下来大小合适的一小块,清洗干净,放在蒸笼上,再把面团放进去。一瓷盆面,刚好放了三层蒸笼。
最后盖上木质锅盖,就等待着馒头出锅了。最下层的陶锅里装着的是水,在锅底火苗的舔舐下,热气蒸腾而上,靠着水蒸气的高温使这些馒头由生到熟。
在锅边可以看到热气从锅边袅袅而上,逐渐地那种粮食的香味也随之而出。
如果是面的话,赵意清还想到另一种食物,炒面。拿出多余的锅,烧热之后,直接把面粉倒进锅里,用木铲子翻搅,等到颜色从白色逐渐变成一种浅棕色,就是熟了。
但是她明显地没有掌握好火候,有的地方有些糊了,变成了深褐色的,还带着一股糊了的味道。幸好只是稍微用了一点点面粉来做实验,董大娘一看就知道她问题在哪里,现在等着馒头蒸熟,手上也空着,再一次接手过来。
同样先用了一点面粉来试一下,董大娘做出来的就很成功,是接近小麦颜色的浅棕色。用木碗盛了一点炒好的面,弄了点热水倒在碗里搅拌,成了微微粘稠的样子,进嘴一尝,就是熟了的面粉的香味,谷物的清香,但忘记加调料了,完全没有其他味道。
以前在姥姥家吃这个都是加白砂糖搅匀的,但是现在没有糖,加了点盐试试,还算不错。但加了糖显然更加香甜,她决定尽快把麦芽糖弄出来,到时候不管是直接吃麦芽糖还是做糖包子做调料都很棒!
掀开盖子看了看,原本的面团已经膨胀成了鼓鼓的圆形,白白软软的可爱极了,拿筷子戳了戳感觉里面也熟了,就熄了火,稍微晾了一下,端了下来放到了一旁木板搭起来的桌子上。
董大娘也是第一次做馒头,听赵意清说这个做好之后会稍微膨胀起来,剂子就弄的有点小了。赵意清也没怎麽自己做过馒头,不了解这个。三层蒸笼的馒头也完全不够这麽多人吃的,又去和面蒸了足够的馒头。
晚饭时候大家都很满足,第一次吃到这种雪白柔软的食物,绵软的口感,越咀嚼还会有些甜味,实在是抚慰了劳作一天后饑饿的胃。
从前粮食不够,麦子连脱壳都不会弄的太干净,麦麸夹在麦子中间下肚,也好更能饱腹些。蒸熟的麦饭中还掺杂着砂砾,因此古代百姓牙齿容易磨损,年纪越大牙齿磨损越厉害,往往看牙齿就能看出来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