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院里人多就没进来。我给你拿进来的。”谢建业指一下竹笋说道。
谢琅立刻回屋拿个小陶盆,盛一盆豆腐花递给他,“o她们送去吧。晌午不用做饭了。”
“三郎,三郎,我叫你没听见?”
谢琅想翻白眼,他听见了,也得等他把话说完。
“什么事?”谢琅转向里正。
里正眼里只有陶罐里的豆腐花,没发现谢琅神色不佳,“我叔牙不好,这东西适合他。你跟我说说怎么做的,我回去就做。”
谢琅又想翻白眼,他还以为里正对黄豆过敏。
“谢广会,让他教你。”谢琅随即对大家说,“你们的碗给我,大家分了喝掉,我做竹笋炖猪肉。”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谢琅。
谢琅不明所以,“你们,不喜欢喝?还是担心喝了肚子胀?”
“他们没想到你做这个是给大家喝的。”谢广的爹开口说。
谢琅笑了:“我昨天不是跟你们说了,明儿给你们做点好吃的么。再说豆子又不贵,我就算小气,这个还是舍得的。”
“你还知道自己小气?”里正不禁看向他,“我还以为你小子不知道呢。”
谢琅:“小气是你们说的。我不认。我是会过日子。”停顿一下,“我若不会过,敢用青砖建房?”
不敢!
整个养蚕里,也只有谢琅舍得用青砖盖灶房。
里正无法反驳,干脆又给自己盛一碗,而盛豆花的气势,像是要把谢琅家的豆腐花喝光一样。
谢琅不想跟他吵吵,干脆装作没看见,转向谢广的爹,“你磨半天豆浆不喝点?”
“谢广回家拿碗去了。”谢广的爹笑道。
谢琅再次催泥瓦匠人把他们带的碗拿出来,很是不好意思的泥瓦匠人这才把碗递给谢琅。
两盆豆浆去掉豆渣和浮沫,又变成豆花,就少了许多。谢琅担心人多不够分,一人盛半碗尝尝味儿,还是有人没分到。
谢琅不等没喝到的人开口,就说:“怕你们不喜欢,我没敢做太多。明天多做点。若想让家里人也尝尝,就问谢广,他会做。不过有一点得记住,不能放太多盐卤,否则会上吐下泻。”
“这也是那个教你豆浆的人说的?”里正顺嘴问。
谢琅脸不红心不跳,认真说:“对。他说这东西是淮南王炼丹的时候炼出来的。第一次没事,第二次东西放多了,就吃坏肚子了。”
“那得多少合适?”谢广开口问。
谢琅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我没打算今天做豆腐。豆花稠一些稀一点都可以喝。你们想做豆腐,还得自己慢慢试。对了,喝完这个不胀吧?”
里正喝两碗,听到谢琅的话摸摸肚子,惊讶道:“一点也不涨。早年我吃一碗豆子都胀的难受。这东西真不错。”
“那当然。这东西可是我做出来的。”谢琅趁机接道。
里正嗤一声,“你当我老糊涂?你刚说过的话我也能忘。这是淮南王做的。”
“我三爷做的。”小七冷不丁开口道。
里正吓一跳,循声找到小孩,就看小孩怒瞪着他,小手抓住谢琅的衣角。
“这话是你三爷说的,不是我。”里正道。
谢琅抱起小孩,“您喝的是我做的。”
里正就想反驳,看到手里的碗,“是你做的,也是跟淮南王学的。”
“那您跟谁学的?”谢琅笑着问。
里正张口结舌,“……谢广!”
“可我是跟三郎叔学的。”谢广道。
里正噎住,看到谢广的爹,“谢伯文,管管你儿子!”
谢广的爹谢伯文笑道,“谢广,别瞎说实话。”
此言一出,众人笑喷。
里正气得指着谢广的爹,又指了指谢广,“你们,还有你,谢三郎,你们给我等着!”
“等着您派活种竹子还是挖沟?”谢琅问。
里正下意识说:“都不是。”
“那您老打算何时种竹子挖沟?”谢琅提醒他,“再过些日子,桑树叶长出来,竹子老了,再移栽就不好成活了。依我看您老还是回去想想怎么安排吧。”
里正看向他,“想赶我走?想得美。我今天还就不走了。”
“不走行。”谢建业担心再叨叨下去无法收场,就拽着里正的胳膊,“来看看牛圈该怎么建。”
里正脱口道:“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就没人知道了。”实则谢琅都跟谢建业说好了。
院墙九尺高,牛圈南墙和北墙西端一丈高,东端九尺,这样一来房顶就是西高东低,下雨时水就会流到墙外。
里正本想说牛圈用不着建这么高,考虑到流水,便同意谢建业的说法,“三郎那小子要把茅房盖在院里,打算盖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