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给仲卿做的。”谢琅看向卫青,“针线活不行,仲卿穿的时候外面再罩一件。”说完双手呈给刘彻。
刘彻接过去摊开,顿时明白衣裳里面软绵绵的东西就是那白色的东西,“这不是蚕丝?”
“是地里长出来的。像种小麦似的种下去的。”谢琅说完,往后退一步。
刘彻愣住,反应过来,指着谢琅,咬咬牙,半晌憋出一句,“吾弄死你!”
“哇……”小七大哭出声,“三爷,呜呜……三爷……”伸手就要谢琅抱。
卫青和刘彻皆被吓到。
谢琅叹了一口气,接过小孩,拍拍他的背,“你刘爷爷跟我说笑呢。”
刘彻想说,吾没说笑。看到小孩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咬牙切齿地指着谢琅,“你,你很好!这么多好东西,你竟然先把豆腐公之于众。”
“陛下请容草民禀报。”谢琅见他又要问罪,连忙打断他的话。
刘彻放下手,“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谢琅脱口而出。
刘彻噎的久久无语。
待他找回自己的声音,就忍不住问,“这是你该关心的事?”
“不是。这些也不是草民应该操心的事。”谢琅瞥一眼光滑的纸和白花花的棉花。
刘彻又噎住了。
素来崇拜刘彻的卫青此刻都想笑他,“陛下,三郎的这张嘴,恐怕只有主父偃和东方朔加一起才辩得过他。”
“他俩也不行。”刘彻指着棉花和纸,略带嘲讽,“他俩从未见过这东西。知道是他做出来的,恐怕会对他俯首称臣。”
谢琅连忙说:“草民不敢!”
“你都敢欺君,还有何不敢?”刘彻睨着他。
谢琅低着头,看起来万分恭敬,“草民去年种这种花没能种出来,担心今年也一样,才不敢让陛下知道。这东西长得像木棉,开白花,村里人也不认识,草民就管这东西叫棉花。这里的棉花是头茬棉。”
“什么意思?”卫青替刘彻问出口。
谢琅:“这东西就像树上的果子,有先熟和后熟。这是先熟的那一波。摘下来就把里面的棉籽去掉,做成这个样子,一刻未敢耽搁。”说着,看一眼刘彻。
刘彻微微颔首,继续编。
“棉籽分出来,草民把棉籽送给村里人,让他们育苗。春小麦收下来就种棉花。倘若一切顺利,九月份陛下去养蚕里便可看到遍地白花。此时养蚕里只有四亩,便是草民家中的。”谢琅道。
刘彻见谢琅敢邀他去养蚕里,便不再怀疑他,“只有四亩?”
“是的。还是在山里发现的。草民小心把种子收起来,去年也只敢在屋后种一几株。”谢琅道,“草民心里有底了,今年才敢把种子全种下去。”
刘彻:“山里有没有?”
“极少。这东西需人来授粉。”谢琅见他不懂,便解释道,“花开结果前都是蜜蜂采粉。这种花里没有蜜蜂要的那种粉。所以蜜蜂不去,只能人自己想办法。”
刘彻再问,“去年你不知道,所以没能长出来?”
谢琅点了点头。
刘彻本想昭告天下。如今看来只能慢慢等待。
“还有没有?”刘彻盯着他。
谢琅不禁咳嗽一声。
刘彻瞬间明白,还有。
“谢三郎!”
谢琅连忙说:“草民说,草民说。养蚕里有竹子,所以养蚕里的人可以用竹子做纸。据草民所知,许多地方没竹子,草民就让养蚕里的人用先人的办法,加上草民琢磨出来的,麻衣、树皮等物做纸。草民发现放入一种树皮,做出来的纸虽不如竹子光滑,吸水,也远比以前的好。”
说完谢琅拿起腰间的荷包,从里面掏出一张纸递给刘彻。
刘彻接过去看到是竹纸和杂纸的做法,点了点他,“有备而来啊。”
“草民恳请陛下暂时不要把竹纸的做法昭告天下。”谢琅道,“草民骗村里人,他们做出来的纸可以卖很多钱。陛下倘若现在就公告天下,他们会恨死草民的。”
同纸比起来,刘彻更在乎棉花,所以还未想过把纸昭告天下,“吾答应你。只有这些?”
“还有一个在地里,还未长大。长成什么样,草民也不清楚。”谢琅半真半假道。
刘彻张了张嘴,又忍不住指着他,“吾不问你,是不是又像这次一样?”
“草民现在说,没有种子也没什么用。还给陛下徒增烦恼。陛下日理万机,草民不敢拿这等小事烦陛下。”
刘彻简直气笑了,“你欺君还有理了?”
谢琅心想,反正比你有理。
“草民不敢。”谢琅低着头恭顺道。
刘彻点了点他,“少在吾面前装。吾已看清你的真面目。你就是个抓不住,逮不着,滑不溜的泥鳅。哪天被吾抓个正着――”注意到他怀里的小孩,话锋一转,“吾一定好好赏你。”三十大板,皮开肉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