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回到古代当咸鱼(109)
作者:观海 阅读记录
亲友解释起来,是路上听人说的,说是这碘是不能缺的东西,缺了就可能得瘿病。
“要真得了这怪病,那以后就没脸见人了。”亲友心有余悸,脖子上挂个大瘿子,样子别提多难看了,自己都看不下去,更别说出门被人看到。
只是以往他们都以为瘿病要么是中邪了,要么就是情志内伤,可现在看来,也不是中邪,就是缺了碘啊。
亲友忽然想起以往看过的几个瘿病,好像都不怎么吃海产品,而他虽说也不怎么爱吃,可好歹也是吃过一些,怪不得这么多年没有得过这病。
亲友摸了摸脖子,庆幸不已。
大臣听着亲友的话,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脑中只是在算着亲友说的地方和京都的距离,然后尴尬地发现那时候京都的政令还没有下达,此地的百姓就知道了,大概就是裴清说的,道听途说的消息传播起来快。
他们之前做的是不是无用功?大臣都有些怀疑自己了,就听亲友说道:“这话我本来还半信半疑的,谁知道是不是哪个商户传出来,就为了给海产涨价,不过你也知道,看来是真的了。”
“嗨,当时我听人一说,遇到运海产的商家,我当时就买了一些,价钱还不低,买完就觉得亏了,可现在看看,还好买了,这京都的海产铺子我去看过了,只有几家商铺还在卖,价钱比我买的高多了。”亲友闲聊着,有些得意。
毕竟当时听到消息的人不止他一个,只是路途上买了一批海产的就他,他当时就是担心万一是真的呢,那买点也好,早买晚买都是要买的,结果到了京都才知道,这早买不光是省事了,还给他省钱了。
就京都这海产品的价格,他顶多就只能买了三分之一的海货,还可能买不到。
“你买了海产?”大臣听到亲友的话,忽然问道。
“对,当时不是说要多吃,就买了不少……”亲友回道,然后看着大臣的眼神,忽然明白过来了。
毕竟到了京都他就听说了,因为太多贵人要买海产品,而且买得都不少,很多店的货都被扫空了,听说不光是普通百姓难买这海产,就连官位小点,消息不太灵通官员也没有买到海产。
等他们确定消息再去买,海产都卖光了。
*
海晏县。
县令一直为县里的政绩发愁,没有政绩就不能升官,可是要做出一番政绩来,却是要钱要人,可海晏县,除了个名字好听之外,其他压根指望不上。
全县都靠海吃海,可是他们这边路又不太好走,虽说有些海货,可别处路好走的县,海货也有,走南闯北的商家何不去别处呢。
况且海晏县这边的特产裙边菜,虽说是个特产,可偏偏是个没人爱吃的特产。
曾经有商户从他们这运了些裙边菜走,想卖出去,结果第二年来的时候,看到裙边菜脸都绿了,说是这海货压根卖不出去,吃过的人说是有股海腥气,口感还不行。
最后他低价才卖出去,算上买裙边菜的成本和运费都亏了,怎么也不肯要这些裙边菜了,哪怕县令说是降价出售,还附赠一些海货,商户也不肯要了。
见县令逼得急,直接说出了再逼着他要,那他就不来了的话。
见商户态度如此坚决,县令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看着他收了些干贝鱼虾走,只是在海晏县,这些海货的数量都不错,卖出去也挣不了几个钱。
“唉!”县令长叹一口气,没钱没人,这海晏县何时才能出点政绩呢,他都在这县里当了快十年的县令了,本来还想着升一次,换个好点的县,结果就在这海晏县一蹲就是十年了。
在当县令之前,县令一直觉得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必太过重视,可当官后才发现,这没钱干不成事,没钱,就没办法给县里的官塾提供支持,以至于现在的官塾就是个样子货,没有几个学生,也没有几个先生。
没钱,也就没法修路,其实海晏县的条件不错,可就是路太烂了,可没钱就没法修路,没修路就越发赚不到钱,恶性循环了属于是。
至于说请求朝廷的支持,那要修路的县多着,海晏县又最是靠海,修路的支出多,但是海产又没比别处好多少,收支一比较,就发现不划算,以至于支持一直没有来到。
县令唯一庆幸的就是,还好他们这边的裙边菜,风干之后能放个两三年,哪怕味道差点,但是耐放啊,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这裙边菜就走俏了呢。
再不行,拉出去,看看能不能找个不识货的商户把裙边菜给卖了。
可惜的是,以往还有些不识货的商户,觉得这裙边菜和昆布类似,应该也卖得不错,看他们出价低,就买了,可现在,在海晏县附近来往的商户没谁不认识裙边菜的,都知道这是个卖不出去的玩意,也没人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