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宫廷悠游岁月+番外(278)
作者:三春景 阅读记录
自从郭敞继位起,大燕皇宫的修缮和扩建就没有停止过。
大燕皇宫最早只是一处官邸,后来做了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府邸,有了一些扩建,气象也起来了。所以郭敞的爷爷当初做了这片土地的主宰,干脆选了这里做‘王府’(郭敞的爷爷没有称帝,但称王了的)。
作为‘王府’,又是一次扩建和修缮。因为那时本就想着将来有做皇宫的可能,所以规制上和如今差不多,只不过内里没有填充这么多殿阁而已——但到底还是‘王府’,而且当时离统一天下还远着,财力也有限,大燕皇宫的规制如今看来就有些不足了。
皇宫显得格外小巧,比之前朝逼仄了许多。
再等到郭敞的父亲称帝,主要就是填充殿阁了,扩建倒是没做多少。主要是开国皇帝,忙着真正实现大一统,本身就对这件事不大上心,还要表现简朴...于是就这样了。
所以,郭敞继位之初就得面临皇宫不够威严壮丽,甚至不大够用的问题。此时又因为国家休养生息,修一修皇宫不算什么,修缮与扩建便没有停过——修皇宫这种事,既然皇宫不够用,那就必然是要做的,晚修不如早修。
至少郭敞这一代修起来花费还可控,真的让子孙去做,又不知道要花用多少民脂民膏了。不然难道真的指望日后的国家子孙都是节俭的,都知道生民不易,宁肯自己住着不方便,也不要搞钱修皇宫吗?
这个道理郭敞明白,前朝诸公们也明白。所以在扩建皇宫这件事上,他们也没有卡太多。而郭敞回报他们这份配合的就是,这上头花钱会做预算,基本没有超过预算...这也算是君臣之间默契的典范了。
大燕皇宫最近,也是最大一次扩建是向西走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初靠西征地简单方便——那里原本住的都是勋贵。
赶走平民建皇宫什么的,即使给拆迁费,史书上也很难留下全部细节,最后难免变成一桩罪过。而且上面怎么说和下面怎么做是两回事,这时候的基层搞拆迁,即使是皇城根下,皇帝眼皮子底下,也不敢保证会规规矩矩呢。
所以,比起赶走一大堆就近住着的老百姓,征收少数勋贵的住宅要容易的多(勋贵的府邸占地面积大,征收的‘户数’自然少得多)。因为勋贵一向对皇家的配合,这种事基本上叫勋贵们开个会、说一声就成了。
这倒不是勋贵们就那么乖了,只是这件事并不涉及勋贵的核心利益,只不过给自家宅子挪个地方而已。官家收了自家房子,总要在京里其他好地块再划一块地给自家建房子,顺带补齐建房子的花费。
如果不考虑换房子带来的一些麻烦事儿,说不得还有的赚呢。
既是如此,官家都开口了,谁能拒绝?
因为是向西扩建,所以大家都称正在扩建中的皇宫部分为‘西苑’...西苑扩建起来倒是挺快的——华夏历朝历代建皇宫其实都比较快,即使是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皇宫,可能真正的兴建时间也就是小几年而已。
这大概也是木造建筑的优势,和西方石造建筑不一样。
而西苑的扩建还要更快,因为郭敞选了比较便宜的方案,没有直接把勋贵们的房子庭院拆掉,最多废物利用,将旧建材用到西苑的修建上。
他让工部善于设计宫殿的官员尽可能保留了那些勋贵的房宅景观之类,最多就是一些正殿之类的建筑,原本的规制不够,要做一些工作。再然后就是拆除、修补、连通等等,达到不同的勋贵宅邸融合成整体的感觉。
这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其实也减少了修建时间。
如今西苑扩建已经完工,之前因为修缮和扩建皇宫而火热的高端建材市场,一下就有些冷清了(其实之前市场火热,也有勋贵们在别处建房,同样需要高端建材的原因)。
封建社会,即使是京城这样的‘大市场’里,决定一个高端商品市场供需的,其实也就是那么些人而已。所以这一下,高端建材市场没了供不应求,甚至有些人囤积的建材砸在了手上,价格可较之前便宜了不少。
向婕妤的嫂子也提起了这个情况,因为向家也囤积了一些......
之后发生的事据方采薇所知,却是很快价格又涨回去了,甚至比之前更贵...然而向家已经抛售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西苑刚刚扩建完成,郭敞就不满足,要扩建金明池。
上一篇:穿书后我成了疯批仙尊的续弦
下一篇:全世界为位面垃圾疯狂[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