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王羲之(542)
若非王献之让他去查这个,冉智压根不知道邺城的辎重粮草只剩下这一点点了!
如果王献之不来,只怕邺城今夜就会被燕王攻破!
想到那个可怕的后果,冉智心里再次感激王献之。
冉智忽然朝王献之跪下:“多谢足下相救!”
王献之放轻声音,对冉智言道:“起来吧。冉郎君若是有空,将城内百姓召集到城楼下,我有话向百姓说。”
“遵命!”冉智起身,带着人离开。
半个时辰后,城内的百姓被赶到了城楼下面。
王献之站在城楼上,能清楚的看到下面那些百姓惊恐的模样。
阿陌将木喇叭拿过来,让人举着火把,站在王献之的身旁。
王献之拿着木喇叭,开口言道:“诸位,请安静。”
惊恐不安的百姓们,哪里听得进王献之的话。
王献之转身对阿陌说道:“放烟花。”
阿陌拿出了烟花筒,点燃烟花。
“啾——轰——”
夜空当中,忽然出现绚丽多彩的星点。
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仰头望向上方。
王献之拿着木喇叭,开口说道:“诸位,吾乃琅琊王七。”
“琅琊、王七……”
“那不就是琅琊王氏的王七郎吗!”
“琅琊王七郎,乃天人转世!他来救我等了!”
一时之间,众人朝王献之跪下。
“老天保佑!天人王七郎,救我等脱离危险!”
王献之没想到情况会变成这样,他怔了一下。
回过神来,王献之出声说道:“诸位莫要害怕。城外有燕军来犯,已被击退。此时请诸位前来,不过是想告知诸位一些事情。”
百姓们目光期待地望着王献之,安静地听着,没人说话。
哪怕有哭闹的小孩,也被大人捂住了嘴巴。
王献之继续说道:“魏王被燕王生擒,此事天下皆知。魏太子向晋室求助,晋室已经答应。如今,这邺城,已经被晋室收复。邺城日后,归晋室治理。诸位日后,可平安在此地生活。吾代表陛下,向诸位承诺。定会让诸位过上太平日子。若有人不愿待在邺城,可迁往青州。青州去岁归晋室治理,如今百姓在当地怡然自得。迁往青州一路,晋国出粮派兵,送诸位平安到青州。到达青州后,另有官员安置诸位。诸位请勿担忧!”
众人一听,激动起来。
“老天开恩!当真派天人来救我等了!”
“是也!青州乃好地方!去岁起,诸多人逃往青州!得当地琅琊王氏照顾,已经过上好日子!”
“我要去青州!”
“我也要去青州!”
王献之伸出手,示意众人安静。
等众人渐渐安静后,王献之又说道:“愿意留在邺城者,晋室免二十载赋!另外,晋室会出农具,帮助诸位耕种!朝廷免费发粮二载!过冬衣物,也免费赠与!”
众人吃惊,心里开始盘算起来,究竟是离开邺城前往青州开始新的生活,还是继续留在邺城生活?
王献之告诉百姓:“诸位不必担忧。晋国今非昔比!昔日晋国迫不得已,政权移至江左。诸多晋人,过不了江。天下纷乱,使得诸位与亲人分隔两地。如今的晋国,已经强大起来!晋国有能力接遗民过江,照顾遗民!也有能力过江收复中原,保护留在中原的晋人!”
听了此话,百姓们的泪水无声流落下来。
有些老者,甚至发出呜咽的声音,悲伤痛哭起来。
王献之面色平静地望着城楼下面痛哭的百姓,藏在衣袖里的手,攥成了拳头。
冉智也站在城楼下面,他仰望着王献之,目光复杂。
这一刻,冉智发自内心的敬佩起王献之。
王献之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他的气质,他的从容,他的心怀胜过许多掌权者。
有多少掌权者会在乎百姓生死?
如王献之这般,心系百姓之人,只怕少之又少。
王献之从城楼上下来。
百姓们不知道哭了多久,将心中的痛苦,全都发泄出来后。这才发现王献之不见了。
众人擦着泪水,各回各家。
冉智忽然向王献之作揖:“足下为人,让智钦佩!”
王献之打了个哈欠,对冉智说道:“挂个幡,将有意前往青州的人,登记成册。”
说完,王献之离开了。
“遵命!”
冉智目送王献之离开。
燕军撤退后,回去将情况告诉了燕王。
“你说邺城那边,竟然拿出了威力惊人的武器,炸伤汝等?”慕容儁沉着脸,目光莫测地盯着跪在他面前的手下。
“不知是何武器,威力惊人,七千人,活着撤回来的不过千人……这、这是对方送来的玉佩。是、世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