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厉害后妈在六零(542)
作者:一寸墨 阅读记录
“统一做吧,要是做了咸的,又做甜的,就得分两锅煮,太费柴火。”叶文静提出自己的意见。
“那就做碱水跟咸的,我家那几个孩子都喜欢吃肉。”张舒兰看向王蔓云。
“行。”
王蔓云同意。
同一时间段,家属区外的家属楼,徐大娘正跟喜娃与范问梅在一起。
“也不知道特令得下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徐大娘怜惜喜娃不能去自己家里待待。
“管他什么时候结束,军分区下特令肯定就有下特令的原因。”范问梅满不在乎地回答。
喜娃看了徐大娘一眼,又看向范问梅。
第212章
今时的喜娃, 跟初来沪市时,已经完全不一样,除了穿着时尚, 就连脸上也少了懵懂的天真与胆怯,只剩下平静的淡然。
漂亮的脸蛋更漂亮了。
要是王蔓云再见到, 估计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哎哟, 时间不早, 我得回去了,你们要相互照顾,有事就来门警处叫人。”闲聊间, 时间过得非常快,徐大娘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叮嘱一声就提着篮子准备回去。
“大娘,过几天就端午节了,你要不要来教我们包粽子?”
范问梅知道喜娃多年被催眠得如同一张白纸,不仅知识文化欠缺, 生活常识也是欠缺的,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她还是希望能多教对方一点。
这样以后也能自力更生。
总不能一辈子依靠人, 也没有人能让对方依靠一辈子。
徐大娘近期挺忙, 忙着准备搬家的事, 也忙着照顾大孙子,还要顾家, 更是时不时来范问梅她们这里照看喜娃, 忙得就算是知道马上要到端午节了, 也还没想起包粽子这样的大事。
被问得一愣,立刻说道:“我明天看看有没有粽叶卖, 有就来教你们。”
“我们自己去买,我听我娘说过,包粽子都需要些什么食材,就是我不会包,需要大娘来教教我们。”范问梅笑得大气。
她小时候脑子伤过,多年来家里也没有期待她能什么都会,所以还真不会包粽子。
徐文贵要退伍了,单位给了一笔安家费,徐家现在总算不那么拮据,徐大娘不放心范问梅挑选食材的能力,明说道:“你们从来没有买过,没什么经验,还是我买回来,我们先包几个试试手,等学会后,我再带你们一起去挑选,今后没有我,你们自己也能做。”
她也在尽量教喜娃生存技能。
因为她知道自己不能照顾对方一辈子。
“好。”范问梅是个听人劝的,徐大娘让她不用去买食材,她也就耿直地同意。
喜娃却突然说道:“大娘,明天我们跟你一起吧,早点学习,我们也能早点掌握,下次你可以看我们挑选,有不足的地方,你也能当场提醒,这样我们也学得快一些。”
徐大娘惊喜地一拍手,高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你们俩明天在家等我。”
“八点,我们在家属区门口等你。”
喜娃主动定下时间。
虽然大院来她们这不算远,可来回跑,对于徐大娘这年纪的人来说也是负担,还不如约好地点集合。
“八点早了点,小忠刚上学,家里我估计还没收拾好,八点半吧,我准能到大门口来。”徐大娘算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改了时间。
“嗯。”
喜娃点头。
就这样,徐大娘乐呵呵地回了家属区,亲眼看着喜娃越来越好,她特别开心,有成就感。
“嫂子。”
就在徐大娘快走到自家那栋楼时,张舒兰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舒兰同志。”
徐大娘回头,她能感觉到对方是特意来找自己的。
“嫂子这是刚从喜娃她们那回来吗?”张舒兰看着徐大娘脸上的笑,就猜到应该是刚从范问梅那边回来。
要不是知道徐大娘跟喜娃没有血缘关系,她都以为这是亲母女。
住得那么近,一天还能跑八百遍。
徐大娘可不知道张舒兰心里怎么想自己的,点头道:“对,刚从喜娃她们那边回来,马上端午节了,我打算明天带她们俩去挑挑包粽子的材料,教教她们怎么做。”
张舒兰惊讶,但转念一想,就明白徐大娘这样做的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过这样一来,她犹豫要不要开口邀请。
见张舒兰没说话,徐大娘意识到对方可能也是因为端午节而来,想起大院里每年包粽子时的特殊情况,她眼里立刻充满了感激。
这种时候还能主动来邀请自己,是真情了。
“舒兰同志,大院的特令什么时候能取消?马上端午节了,各家亲戚都要走动,到时候来了远方亲戚,多不方便。”徐大娘想着要是特令再不取消,她搬家喜娃都没法进大院看一眼。
等自己走了,今后也不知道喜娃怎么样。
是能留在大院,还是会被送回沙头村。
徐大娘打听特令什么时候能取消的事不是一次两次,这次张舒兰尤其放在心上。
想了想,说道:“嫂子说得对,马上端午节了,要是不知道我们大院下了特令的家属亲戚上门,没法接待就失礼了,对了,还有赛龙舟,这样的盛况不能错过,我打听打听,要是特令能取消,大家既能接待亲戚,也能带亲戚一起去看划龙舟。”
沪市每年都有龙舟比赛,在没有多余娱乐活动的时候,每年龙舟大赛时,全城的人都要涌到江边观看,是超级大的大事。
“快去问问,没几天就端午节了。”
徐大娘催促,她早就馋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近期别说是她,就是大院里的孩子也经常去江边观看练习划龙舟的队伍。
“行,那我回去了。”
张舒兰没有邀请徐大娘跟她们一起包粽子,对方既然说了明天要去教喜娃跟范问梅,肯定就不可能再跟她们一起。
再问就是为难人了。
朱家,王蔓云听张舒兰说清徐大娘的情况,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老嫂子比我们考虑得周到,这些生活技能确实要教会喜娃她们。”
“喜娃一日日见好,等全好了,可能还是会回到沙头村,毕竟她的粮食户口在那边。”张舒兰轻轻说出对喜娃未来的安排。
粮食吃紧,现在全国都是粮食户口在哪,人就必须在哪。
王蔓云早就知道这情况,理解地点了点头。
她当初为什么一穿来就跟原来主家闹,要离婚,要工作,还不是因为粮食户口问题,不然她都懒得搭理原主之前的那堆关系。
西部一行后,张舒兰对王蔓云除了尊重,还多了一丝信服,见对方神情淡淡的,小声问了一句,“你说要不要给喜娃介绍个对象,要是结婚了,就不用再回沙头村。”
沙头村的情况她们亲自见识过,要是有条件,是没人愿意一直在到当地生活的。
太苦了。
王蔓云早就猜到张舒兰会动恻隐之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想了想,才说道:“我们当初答应沙头村的村长,等喜娃好了,就把喜娃带回去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喜娃是村里众人养大的娃,她的婚姻我们做不了主,不然容易让人误会。”
“看我这脑子,居然忘了这事。”
张舒兰懊恼地一拍额头,说道:“我一心想着喜娃要是留在大城市了,就能少吃点苦,忘了我就算是一片好心也得征求喜娃跟沙头村村民的同意,不然确实容易让人误会。”
“是这个理,我们好心,也得征求当事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