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小户人家(74)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三侄子分化完,没有吃的,饿死在路上。四侄子侥幸没死,但在入县城之前,一个夜里,走失了。

是真的走失了?

刘二顺一激灵,不敢深思。

这时房门却被自家小儿子推开。少年人脸上都是惶恐,他颤抖着声音问:“阿父,玉哥会不会是……死了?”

-------------------------------------

刘家人的谈话,晏庭卓是不知道的。

衙门的人来的极快,刘四顺的口供破绽百出,很快成为重点怀疑对象,被锁拿带走。

就在刘家人正惶恐不安之时,案子破了!破案的关键人证居然是已经失踪的刘玉郎。

此刻晏庭卓正坐在文先生的宅子里,听前来拜访的甘舟说着来龙去脉。

在郡城的时候,甘舟就已经展现出他八卦的属性,如今讲起一件案情,更是说的千回百转,跌宕起伏。

晏庭卓从他所有的话中提炼了一下,大意是刘玉郎只分化成了双儿,这让一心盼儿子的刘四顺大失所望,于是他故技重施,也不知道在哪里找的人牙子,竟然把刘玉郎直接卖了,又编了个人贩子的谎言。

他没想过顺嘴胡说的谎言会被上面的人放在心上,竟然这么追查了下去。

也没想过典卖子女在新朝竟然需要坐牢!

“哎呀,你们没看到他那个样子!县令判完了,他还在喊冤呢!说什么——我是他生身父亲,给了他一身血肉,我卖他天经地义——瞧瞧这是什么话!”甘舟一脸鄙夷地说道。

他说的口干舌燥,喝了一杯茶之后才接着道:“前面几个双儿也是被他这么卖的,虎毒尚且不食子,此人真是枉为人父!唉,前有亲母杀亲子,后又亲父卖亲儿,人心不古!”

正说着,突然被晏庭卓使劲踹了一脚。

甘舟正纳闷,顺着晏庭卓的眼神扭头一看,立刻后悔地简直要钻地上了。

当事人就在这里坐着!他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嘴上加把锁!

甘舟蹦起来,拼命行礼向唐子帧道歉,然后掩面逃了。

说八卦说到忘了当事人在场,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将无颜面对唐子帧,也不敢进这个小院。

唐子帧却没有晏庭卓想象中的痛苦失意,他反而是一脸迷茫:“有血缘之人,也会这样么?”

晏庭卓想了想,道:“当然,人和人之间的情谊,虽说要看缘分,但也要靠行动维系的。”

“父母子女之间不是天生的血缘亲情么?为什么也会如此不堪呢?”唐子帧喃喃道。

晏庭卓耐心解释道:“血缘亲情,是父母子女之间天生的缘分,但情分却要双方维系。再深的缘分,如果只消耗,不维系,早晚也要断了。再浅的缘分,如果双方都时时放在心上,那日久天长也会变深。任何关系都是这个道理。”

他不愿让唐子帧琢磨太深又钻牛角尖,于是故意对着阿井说道:“阿井,我说的对不对?”

阿井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很对!我们和大哥虽然不是天生的血缘亲情,但如今不也很深么?”

晏庭卓哈哈大笑,揉了揉阿井的头。

唐子帧抬眼看向晏庭卓,不想他能说出这么发人深思的道理来。

之前在他的印象里,这个人是勤劳的,能干的,聪明的,但总归是下人出身,他心中不说轻视,多多少少也拿对方当庶人看待,自己内心里下意识的还是觉得自己出身更高贵些。

但如今……是他错了。

“大哥,我明白了,多谢你!”他以茶代酒,敬了晏庭卓一杯。

晏庭卓觉得他谢得有些郑重,但气氛都到这里了,干脆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两个人相视一笑。

文先生悄悄地舒了一口气,开口将话题引到杨县令新开的店铺上。

“听说那店里别的不卖,只卖火锅。一百多张桌子,每一桌上面都有一个铜火锅。还有新出的辣锅,比我们吃的茱萸更香,要不是天天爆满,我必然早去吃了!”文先生的神情略带遗憾。

晏庭卓自从知道杨县令开火锅店之后,就把种辣椒的心思歇了。辣椒不同于土豆红薯,是饱肚子的东西。辣椒作为新调料,明显是杨县令拿来赚钱的东西,不是他能染指的。

不过说不定能说服杨县令将种植规模铺开,给火锅店供货……如果有可能,炸串调料也能多一点口味了。

夏天了,烧烤也可以弄起来了……

空调WiFi西瓜,前两样是不可能了。就是不知道西瓜在这个朝代进化成什么样了,他们县里有没有,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有机会吃上一口。

希望穿越前辈给力一点。

正想着,外面进来两个仆役,一人背了一个筐,禀告道:“我们县尊说,这是他庄子里产的新水果,请文先生尝尝鲜!”

筐里的青绿相间、又大又圆的不是西瓜又是什么?!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会是砸坏了吧

在文家吃完西瓜,晏庭卓将西瓜籽收集了起来。

文先生好奇地问道:“这你也会种?”

晏庭卓笑道:“没种过,反正家里有地,种种试试。”他知道西瓜耐旱,而且适合那种沙质土,算是对土壤要求不高的植物。

他前些日子又垦了一些地,不大,但种一小片西瓜是够了的。

带了新作业回去时,晏庭卓跟文先生请假:“马上村里要收玉米,我得去给大家帮忙。近些天来不了县城里了。”

文先生点了点头:“粮食重要,那你去吧。”

阿井连忙问道:“大哥,咱家玉米什么时候收?要不我也回去帮忙吧!”

晏庭卓想了想道:“咱家种的晚,约莫还得十来天,到时候你想回就回来。”

说完,告辞而去。

果然一回到村里,晏庭卓被老村长叫去了地里。同去的还有许多人家的当家人,基本上就是当时种土豆那一批人。大家见面之后,心里都有数。

村长开口,说的果然是收玉米的事。

由于大家都是头一次种玉米,都没有什么经验。所以,找晏庭卓来参考参考。

“晏大郎,你上回说,玉米杆子底下变黄,玉米就能收了,我们也不敢确定,还是得请你看看。”村长态度很是诚恳。

晏庭卓也不含糊,指着眼前的玉米地解释道:“你们看,这玉米杆子底下变黄了,下半部分的叶片也黄了,还有玉米的苞衣,也是黄的。这便是能收了。各家对照着看一下啊!”

“那我家的能收了。”

“我家的也能了。”

“我家的都快黄完了,是不是收迟了?”有人懊恼地问。

“是迟了些,得赶紧收了!”晏庭卓肯定地道。

“那我家这样呢?杆子底下黄了,叶片还绿着呢!”有一个人着急地指着自家的地问道。

“你不急的话再长个一两天更好。”晏庭卓笑着说道。

“你是读书人,我听你的。”

如此按照地里玉米的成熟程度,大家交头接耳地很快分好了工。

然后又有了新的问题。

有村民好奇地问:“这东西怎么割?用镰刀不?”

“不用,用手掰,这样。”晏庭卓给他们示范了一下。

“那这杆子怎么办?”

“都掰完了再砍杆子。杆子拿回去烧火做饭”,他想到了什么,笑着补了一句:“还能给小孩当个零食甜甜嘴。”他想到了小时候吃把玉米杆子当甘蔗吃的日子。

“那这活小孩也能干。我叫我家儿子一起来干。”

因为上次有合作收土豆的经验,这次大家都没有什么二话,打算回家拿了筐就开始干活。

见在场有不少打赤膊的,晏庭卓多提醒了一句:“这叶子割人,大家穿个衣服护住胳膊和腿!”

大家伙道了谢之后回去拿扁担和筐。

收玉米跟收麦子一样,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只能趁着大晴天抢收,收完也要晒,晒完也要脱粒,一刻也不敢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