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小户人家(22)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一篮子馒头被这六个人瓜分的干干净净。

其实晏庭卓没吃饱,但是他揉着肚子,还是满足地叹了口气,这已经是最近一段时间吃的最实在的一顿了。再看另外五位,跟他都是一样的表情,大家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晏庭卓看起来年纪是最小的,中年人慈爱地看着他:“小郎君没吃饱吧?我儿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顿吃八个馒头都不够。唉!”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起来,应该是想到了伤心往事。其他人也想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时间情绪都有些低沉。

晏庭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听到这话也不好接,只好转移话题,引的大家都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这中年人姓袁,叫袁康安,是这几个人里唯一的秀才。他举家来投奔岳家,谁知道路上一场风寒让他家破人亡。另外几人都是童生,有的是没有成家,有的是如袁康安一样家破人亡的,还有跟亲人走散的,都是各有各的遭遇。

晏庭卓没有任何功名,也没有家人,他就把跟方家人说的那一套又拿了出来,现在所有人看他都带着点慈爱,搞得他别扭无比。

为了打破尴尬,他提议:“我看这院子里有口井,虽说是临时住住,但我们把这里打扫一下,住的也舒心一点。”众人纷纷应了。

吃饱了好干活,六个人也干出了几十个人的气势。院子里的枯枝败叶很快被收拾了起来。

大家又重新变得无事可做。其中有一个说道:“这头发实在是湿的难受,请恕小生无礼,得拆了晒晒头发。”

另外几人笑着道:“我们也是难受,那就大家一起无礼吧。”说着动手把发簪一拆,院子里一下子多了五个长发的大汉。

袁康安笑着道:“晏小郎君还不好意思了,没事,你看我们都拆了。”

晏庭卓是忘了这茬。他的短发早就干了。出去的时候直接戴上了头巾,别人根本看不到里面。

他想了想,取下了头巾。

正在这时,彭元武正好带着几个人走进来,看到晏庭卓的短发,他脸色都变了,指着晏庭卓半天说不出话来。

第四十七章 临时工作

晏庭卓摸了摸自己的寸头,看着彭元武脸色古怪,就笑着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妥吗?”

彭元武绷着脸问:“你是出家人?”

晏庭卓想了想道:“算是吧。”

彭元武脸上闪过一丝排斥。

众人都面面相觑。

袁康安小心翼翼地说:“请小兄弟明示。”

彭元武哼了一声:“我们王爷说,现如今这些当和尚的,不交税不种田,就是躺在别人身上吸血的蚂蝗,不是好东西。”他本来还挺喜欢这个俊俏的年轻人,现在知道他是个和尚,一下子就讨厌了起来。

这个理由,晏庭卓真的无话可说,人家说的是实情。他只好承认:“安王说的是。”

彭元武不情不愿地让后面的人上前来把东西放下:“喏,铺盖什么的都在这里,你们自行取用吧。”说着又瞪了晏庭卓一眼,快速走了,想必要跟他叔父汇报一二。

袁康安等人都有些尴尬。

晏庭卓心里不痛不痒。再讨厌自己,东西却也没少他一份,可见那彭元武人品还算正直,这就够了。他更关注的是流民分田地的事,但彭元武跑得太快,没来得及问,干脆明天直接去问彭户吏。

想到这里,他笑着对大家说道:“正好铺盖来了,咱们去收拾一下房间,早点歇下来,明天肯定有的忙了。”

他还有点挂心方大叔一家,本来想跟彭元武打听打听,但对方这样子……还是明天早点去干活,到时候再打听不迟。

安王的人已经彻底接管了郡城。郡守是个狠人,开城门投降之前,把反对的都杀了,一下子衙门里干活的人手缺了不少。

城里留下来的人不足往年的五分之一,有能耐的都被抽调干活了,边边角角不重要的活就得自己找人,比如彭户吏的入城登记。

由于安王名声好,按照以往惯例,他夺下一城之后,会有大量流民闻讯赶来。

彭户吏等人早晚要跟安王进京的,不可能长留此地,他要做的事就是要在大量流民赶来之前,先把这几个新手临时工培训一番,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只要熬过高峰期的十来天,就没事了。

晏庭卓就这样成了衙门的临时工。

但可能因为昨天彭元武告状的缘故,彭户吏今日对他也没有了昨日的和颜悦色。不过好歹也没有刻意为难他。

他把几人带到一个空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晏庭卓十分熟悉的东西——阿拉伯数字。

他脑子一下子懵了!这里有穿越老乡?!连阿拉伯数字都普及了?

除了教阿拉伯数字之外,就是登记的内容和填写格式等等。晏庭卓不敢分心,认认真真地听完了课,倒是让彭户吏对他多了几分满意。

他就趁机问了一下入籍的事,谁知却被彭户吏瞪了一眼:“等着官府张贴告示!”刚提升的一点好感又降了下去,他头上多了个“投机”的标签。不过这些他都不知道。

接着就是实战了。城门外一夜之间多盖了几个草棚,算是他们临时的办公场地。笔墨已经准备好,就等几人开始干活。

众人忐忐忑忑地找了位置坐下,回忆着课堂里交代好的内容。

第四十八章 临时工作2

大家要做的事情差不多,主要还是登记重要信息,填表格,给流民发牌子,让他们有个临时落脚地,有食物果腹,不至于作乱。

这下子让晏庭卓见识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方言。

现在排在他面前都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身后跟着两个挑着担子的人。

“姓名?”

“老汉王水田。”

“籍贯?”

“鸡?鸡都死了,养不活的。人都养不活,哪里养的了鸡哦。”

“我是说籍贯!籍贯!”

“鸡蛋?也没有鸡蛋。您要鸡蛋?这,我,我上哪儿找鸡蛋啊!”老汉急的抓耳挠腮的。

“籍贯……我是问,您老家是哪里的?打哪儿来?以前是干什么营生的?可有什么擅长的手艺”晏庭卓放慢语速。

老汉一脸懵,不住回头找自己的家人:“大郎,你来说,我听不懂。”

最后还是老汉的儿子挤了上来,磕磕绊绊地把问题一一答了。

晏庭卓奋笔疾书,把官府的文书填了,又拿了块竹制的牌子,在正面写了个“王”,又写了个小小的阿拉伯数字3,表示这是一家三口,背后写了个“农”。最后将牌子递给老汉,叮嘱道:“拿好这个,不得有损。后面几日领饭就靠这个了。”

领饭,所有人都听明白了,老汉接过来珍而重之地捧着,带着家人退到一边空地。

他的一天都是在询问、填写中度过。

不止是他,昨天这六个人都是如此。一天下来,所有人精疲力尽,嗓子都是哑的。写字的累倒是其次,众人最痛苦的就是听不懂方言,鸡同鸭讲,不仅费口舌,还费时间。

晏庭卓发现,身份牌大部分都是农字牌,也就是农民居多。他提议农字牌提前写好,再留点空白竹牌,以供填补。

又说,人们登记完了不知道往哪儿去,挤在原地耽误事儿。不如提前用麻绳隔开通道,每条道只留一个出口,顺着往前走,自然走到聚集地。

至于方言难懂的问题,他提议在流民中找个几名方言懂得多的,主要负责翻译。

他的建议都被彭户吏采纳了,第二天直接安排上,一下子让大家的效率直线提升。

这天大家正在忙着,城门里跑出来几个骑兵。为首的将军看到彭户吏,停下了马跟他打招呼:“哎呦?老彭,这么忙啊!”

彭户吏抬头一看,乐呵呵地问:“罗将军,出城啊?”

罗将军大着嗓门道:“是啊,我看兄弟们闲的太久,手都痒了,听说这附近有些不太平,我带兄弟们去附近转转。走了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