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有皇位要继承(59)
且这个病如果不受到剧烈的刺激,也不会发作得如那天那般吓人。
所以其中一个诱因,是当天宴席上有一道樱桃烧鹅脯。
这道菜常人吃没毛病,但得了病的人却忌食。
偏偏他的口味偏酸甜,就多吃了几口……
虽说事后准备这道菜的人,从管事到厨子,都被砍了脑袋,但他丢掉的,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北原城里的正经的高门贵族,是不会把自家精心养大的嫡女嫁给他为正妃了。
就算是季茹那个庶女,因为家里重视,都火速定了亲事,嫁出去了。
而那些门第不行的女郎,他娶来何用?对他的前程半点助力都没有!
所以这些天他虽然努力治病,遵守医嘱,可精神头是颓废的。
小杨妃这次说的,让他娶忠义伯家的次女为正妃,礼部侍郎家的庶女为侧妃。
这两位女子,正好是赏花宴那天,他闯进精舍,惊到了正在歇息换衣的那俩。
忠义伯曹家,不过是运粮官出身,得了从龙之功才有的爵位,礼部侍郎倒是有实权,可庶女能管什么用?
这两个,都是鸡肋!
可他能推辞吗?他当日唐突行事,说起来是毁了那两位的名节!
要不是因为这个,说不准这两家还不想把小娘子嫁给他呢!
小杨妃也是窝火得不行,可形势比人强,如今在老五身子彻底好起来之前,也只能如此了。
早点娶了媳妇,也能把老五的后院好好管起来。
“你如今也是要娶亲成人的了,甭管先前怎么样栽跟头,都要打起精神来,难道你就乐意看着害你的人最后风光得意,将来你还是跪在他们面前摇尾乞怜讨饭吃?”
这种经历小杨妃年少的时候有过,所以她下定决心,死也要把皇后母子拉下马来。
小杨妃得了准话,没在碧宵宫多待就走了。
虽然治了这么长时间,太医说这病已经不会过人了,那她心里其实也怕呀!
没见皇上这些天不光不去看老五,就连她这蕴秀宫都不来了么?
倒是让宁嫔那小贱人沾了光!
听说天天哄着她那个老九,在皇上跟前背书舞剑装天才神童呢!
小杨妃回到蕴秀宫,还没喝下半盏茶的工夫,就听到了长公主的消息。
“什么?长公主试种新良种有功,得了皇上的赞誉,赐她黄金五百两,享配近卫五百人?”
新朝初建,规矩制度都是乱的,涉及民生部分的大都沿袭前朝。
可到了朝堂和后宫这里,就不一样了。
王世绩做为开国皇帝,曾经自信地觉得待他当了至尊,定能创出一个政治清明,后宫景然的新秩序。
结果理想想得挺美,等实现的时候才发现处处是坑,不是顾此就是失彼。
最后也只好沿袭和改进并存。
可能这些新规则实行个几十年也就稳了。
但开头这些年,必然是乱糟糟的。
比如说皇子和公主的待遇问题。
按着前朝的话,皇子的近卫军是三千,太子的话还要加两千,公主的近卫军是一千,如果是尊贵的嫡长公主,可能会是一千五。
但前朝之所以亡得那么快,也跟手足相残分不开。
说是三五千的近卫,胆大包天的野心皇子们敢偷摸着弄到一万。
什么夺宫啊,血洗啊,突袭啊,一万精兵,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所以到了本朝,王世绩就不打算让他的儿孙们有那个作乱的条件。
朕给的才能要,不给就老实待着!
皇子近卫军减到五百,公主近卫军减到二百。
而且皇子的近卫平时都是二百,只有离开京城巡视地方的时候,才会由京城大营现给配齐了五百。
即使这般定好了规则,执行上还是大打折扣。
比如说除了长公主之外,还有六七八三位公主,六公主已经出嫁,是给配足了一百名侍卫。
七八两位公主,则实打实地配了五十侍卫,余下的要等她们出嫁的时候才给配足。
而长公主,因为已经出嫁过了,又占了个长字,所以才配足了二百名侍卫。
如今居然就因为种了个什么鬼都没听过的玩意儿,一下子有了五百侍卫?
连正经皇子都比不过?
她,她也配!
小杨妃妒忌得脸都要扭曲了。
凭什么她的皇儿受苦受罪,王瑛娘却风光得意了?
“就一个谁也没听过的东西,她就种了种,就能得这么大的功劳?”
皇上这是昏了头吗?
“听说这新良种产量奇高,口味很好,若是能推行开了,能让天下的老百姓再不挨饿受饥,所以皇上龙颜大悦,厚赏长公主……”
内侍这么一说,小杨妃就明白了。
她再不懂朝政,也知道真能让天下无饥民是多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