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贵妃要出道(18)

作者:糖二狗 阅读记录

蔡老师转头看像苏晚,调侃道:“这也是别人给你吹壳子讲的?”

苏晚老实点头,全场哄笑。

——【蔡老师为晚晚打call。】

——【晚晚真棒。】

——【就算是背台本,也是得到了蔡老师认可的。】

蔡舒雅学术圈地位很高,她说的话自然分量也足,弹幕上的黑子明显少了许多。

《辨物居方》继续,这次上台的是一副山水画,远处巍峨山脉气势磅礴,近处亭台楼阁栩栩如生,山间树林野花绿意盎然。

这副画投在大荧幕上时,苏晚浑身发颤,好在周围的灯光是熄灭的,并没有人察觉。

云霁晚山居。

主持人一边介绍着这幅图的来历,观众时不时的感叹,可是这些,苏晚都没有听见去。

创作这副画时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苏晚回过神,望向这副画的左下角,一时间,激动起来:“这副画,是赝品!”

现场的专家,观众惊呆了,空口鉴真假的苏晚又上线了吗?节目组倒是没有异样,这种情况他们早有准备,这种鉴赏节目存在赝品很正常。

主持人:“苏老师怎么看出是赝品的呢,能否细说一二。”

有了上一期的经验,主持人和几位专家没有因为再轻视苏晚。

苏晚正欲开口,却被坐在最右边的王知义抢了话去:“云霁晚山居,出自一代帝王之手,这气魄就是不一样,我鉴物这么多年,能有这种气势的山水画实属罕见。”

言外之意,苏晚也听懂了:这是真的,你就别继续说丢脸了。

只是不知道他是当真错认成真品帮苏晚一把,还是另有其他。

主持人见状,顺势将四位嘉宾请上台,再叫工作人员端上来验证工具。

屏幕外:

——【又来了又来了,节目组就没有新招了吗?】

——【楼上黑子又来了。】

——【这个老头是谁?】

——【王知义,业内很牛B的鉴赏师,请他的人都是按分钟给钱的。】

——【哇,他都这样说了,苏晚识趣点肯定就改口了。】

——【我觉得不一样,苏晚有点迷。】

——【我赌五毛是赝品。】

——【我加五毛。】

藕粉们……先看看戏再说吧。

台上,四位嘉宾戴着手套拿着仪器认真检查着,只是苏晚,醉翁之意不在酒,摸着这幅画,明明没过多久,却是跨过好几个世纪了。

李馆长和蔡老师脱下手套后,视线交流了一番。

主持人:“不知几位老师现在怎么看这幅画。”

王知义调整了下话筒:“我先来吧,如果只是看真伪不论价值,这副云霁晚山居是真迹,这是我的观点,不知另外几位老师?”

说到这儿,王知义将话筒递给了旁边的蔡老师。

蔡老师点头表示谢意,接过话筒,声音轻柔。

“我和李馆长交流了一下,这幅画,确实是该年作品,线条的处理都及整幅画的意境和当时那位皇帝的画风很温和,不过是不是真迹,我和李馆长持保留态度,原因是这幅画的某些部分很像是有人刻意模仿出来的。我们不妨听一下苏同学的看法。”

蔡老师很温和,也总是称呼苏晚为苏同学,也许是因为在大学教书育人的缘故,这个名称比那些叫自己苏老师的好听多了,她总觉得苏老师这个称呼里有种嘲讽意味。

苏晚接过话筒,开始了她吹壳子般的解释:“这幅画这里原本是有两个小人的。”

苏晚指着左下角一朵鲜艳的红色小花说:“作画者当时和他的贵妃在一起,一时兴起就将两人画了进去,但是他画法精妙,不给别人讲的话,大家都将那两个人看成花草树木和周围的景象融为一体,这时视觉误导,但只要见过真迹,知道这个地方是两个小人的,再看就绝不会看成花草树木。”

苏晚一口气讲完,手心里却一直冒着汗,将话筒都打湿了。

此言一出,王知义小声的说了一声:“荒谬。”这种故事当作古物周边知识听听还可以,苏晚居然拿来当成鉴别的线索,霎时脸色便拉了下来。

蔡老师转圜的问到:“那苏同学知道这位贵妃叫什么名字吗?”

王知义有些不忿,再一次抢苏晚的话:“每次这种故事苏老师细枝末节都清楚,感情你是在现场?”

苏晚拿起话筒,没有理会王知义的明嘲暗讽,转而假装平静的回复蔡老师:“贵妃是晚贵妃,所以这幅画最后的名字叫云霁晚山居,但是晚贵妃的名字,我不是很清楚。”

讲到这句,苏晚的心脏砰砰砰都快跳出来,这幅画是画给她的,没想到当时皇帝老儿埋的伏笔,却成了鉴别这幅画的线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