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363)

作者:顾婉音 阅读记录


张司九:“怕也来不及了。”

当天晚上,张司九回去的时候,跟徐氏他们说了自己拜师的事情。

徐氏迟疑着问了句:“那程大夫同意了吗?九娘,这个事儿,可不是随便的事。”

张小山更是说了句:“是啊,没有拜两个师父的道理。”

这传出去,让人听着,就不像那么一回事。

杨氏则有不同的疑问:“要钱吗?你可别上当了。你手里那点钱,可别乱花了。”

小松和小柏则是好奇这个顾轻舟到底是谁。

既然拜了师,那肯定是要让徐氏他们见一见顾轻舟的。这年头,一个师父那就等于是半个爹,以后那还要给师父养老的。怎么看,都等于是多了个亲戚,还是很亲近那种,能不见一见?

所以张司九乐道:“明日中午,我定一桌酒席,咱们两边见个面。我师父这个人吧……特别平凡和普通。至于程大夫,他们算是见证人。程大夫特别高兴。”

是的,程万里在短暂的唏嘘之后,很快就把心态调整好了。因为他听说顾青舟要留在这边,平日也在医馆里来坐诊赚点钱花——这代表着,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偷师了!

这种高兴的事情,可以覆盖所有的不高兴。

别说张司九本来就不是程万里的徒弟,就算是,只要能跟顾青舟学两手,就是把张司九打包送给顾青舟当徒弟,他也是毫不犹豫的!

就算犹豫,也不会超过三个呼吸!

知道程万里没有不高兴之后,徐氏就乐呵呵去准备见面礼了,她悄悄地问张司九:“这个顾先生,是不是比程大夫医术还要好?”

张司九惊讶:“二婶怎么知道的?”

徐氏笑道:“九娘你这么厉害,程大夫肯把你让出去,那对方肯定是他也敬重佩服的人。程先生的人品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那这个顾先生,肯定是医术上有过人之处。”

不得不说,徐氏是真的充满了智慧。

第二天,徐氏他们带着见面礼,紧张的去见顾青舟了。

本来张司九以为徐氏他们肯定会被顾青舟给震惊到,但没想到的是,顾青舟今天格外正常。

虽然又黑又瘦,但穿上了好衣裳之后,往那儿严肃的一座,还真有那么几分高人风范。直接喜得徐氏总忍不住笑。而张小山也多少有点儿拘谨。

小松小柏更不要说,活脱脱像是老鼠见了猫。

最正常的,反而是张司九了。

不过张司九也怪惊讶的,趁着众人不注意,就问了一句:“从哪搞的衣服?”

顾青舟斜睨张司九:“我那书童总算跟来了,自然是原本就有的。你以为我很穷?”

张司九可没忘记那三碗面最后没给钱的事情,于是笑容满面怼回去:“那你有钱还去碰瓷人家?就为了三碗面钱。”

顾青舟鄙夷的看了张司九一眼,面上却挂着和蔼的笑容,压低声音:“小心我状告你欺师灭祖。”

张司九笑容灿烂:“那我就去告诉面摊老板,你故意的,其实没病。你看他以后还给不给你多加臊子。”

顾青舟脸色大变:“使不得!”

最后,这一顿饭吃得异常和谐。

毕竟,小辫子被人拿住的人,是没有资格硬气的。

吃饭到了尾声的时候,顾青舟说起了自己的打算:“你们家附近,能否给我寻一块地,我起一间竹舍住下,也方便我教九娘些。”

张小山立刻豪气道:“还起什么屋?家里那么宽敞,您直接住过来就是!若不嫌弃我们家中都是粗糙饭,一日三餐,我们还是供养得起的。”

徐氏也跟着点头。

顾青舟差点就同意了。

张司九斜睨了顾青舟一眼:“我觉得,我们屋后不就是一块空地?不如跟村里说一声,买下来,给我师父起屋。这样也方便我们照顾他。”

但是住过来,就不合适了。

虽然顾青舟年纪也不轻了,但难免有那些个爱说个闲话的,到时候指不定传出什么难听话!

而且,分开住,搞一些新奇玩意儿的时候,就很方便。

张司九已经看出来了,这个顾老头,真的是孩子心性。什么有意思,他就去干什么。

比如,接下来五天,顾老头都安排好了,不是去看虫病,就是在看虫病的路上。

也不知道是他觉得自己不花钱就能做好事的事情太难得,必须珍惜,还是他被杨元鼎描述的美食给忽悠住了,必须亲自去各个镇子上去看一眼。

张司九悄悄问杨元鼎:“你怎么不放过每一个大夫?”

先是叶岚,现在又是顾青舟。

杨元鼎微微一笑,一脸高深莫测:“这就叫,物尽其用。来都来了,不干点啥就走了,多没意思啊。而且,大夫越多,你就越能腾出手来干别的,这也叫资源合理分配。干大事的,哪能事事儿都亲自来呢?”

张司九表示:很好,这很大老板。也很奸商。

不过,张司九觉得,既然都是自己师父了,那必须要顾虑一下顾老头的健康问题。她想起顾老头说的病:“师父,你到底得了什么病?上次说还能活几年——”是真的吗?

第461章 活几年

对于张司九这个问题,顾青舟望了望天,透出一股无奈来:“也就七八九十几年吧。毕竟我年纪这么大了——谁说得清楚是什么时候呢?”

张司九额上青筋跳了跳:“所以你得的是什么病?”

顾青舟咳嗽一声,左看右看,就是不敢看张司九:“老病。人老了,就是老病!”

张司九扭头就走:这个老头儿!

不过,顾青舟虽然是不靠谱了点,但对张司九却真是倾囊相授。基本就连每日重心,都在教授张司九上头。

只是一段时间后,他对张司九之前什么都学的行为,表示了不赞同:“人之精力,从来有限,任何事情,专精一项,方能有所成就。各处都抓,最后各处都不精通,只取个博学罢了。”

张司九一愣,反问顾青舟:“可若是不会开药,不会把脉,如何能医人呢?”

顾青舟叹一口气:“黄帝内经曰,上乘者治未病,中乘者治疗小病,下乘者治大病。其实不尽然。若能一开始就调理身体,使其不病,自然最好。可世人大多数,都不会防治疾病,甚至小病也不会去治。等需要医者时,往往都成了大病。”

“你我要管的,就是这种大病和疾病,非不去病灶不能活,非不动刀兵不能活的病!既然我们是管这种的,学那些做什么?只要能看出是什么地方的毛病,只要知道这种该怎么切,该怎么缝,事后该吃什么药保命就是!至于调理身体——那是别的大夫的事儿。”

顾青舟灼灼看住张司九:“你可知,我这一门,为何只有我一人学了这一门?你几个师叔,却都学的是其他的普通医术?”

张司九下意识追问:“为何?”

顾青舟却抬起了自己的手:“因为这双手。不是每个人,都能学这一门手艺的。看似那刀轻飘飘的,可只有真正握住它的人,才能明白,这刀到底有多沉。这下的每一刀,又到底有多重。”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张司九比谁都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

手术刀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体能,还有就是……天赋。

一个人心理素质不够强大,是很难在精细手术上做好的。

越是大手术,越是挑战这些。

如果心态不够稳,在手术时候,只要手抖一下,很可能就会弄伤神经,弄破血管——这些都是手术中最可怕的事情。

而且,并不是每个人见多了血腥场面之后,都能渐渐适应。

更多的人,是会越来越抵触,心理压力也会剧增,而这样的状态,也上不了手术台。

张司九低头看自己的手,又看顾青舟,最终点点头:“我听师父的。”

这番对话之后,顾青舟就彻底改变了教学套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