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121)

作者:顾婉音 阅读记录


也许是烧烤的烟太大,迷了大家的眼睛也迷了大家的心智,反正大家都是慨然叫好,一个个都被激发了心中的诗情豪气,跳舞的,打拳的,吟诗的做对的,最后还有来击鼓传花了!

就连徐氏和张小山,小松小柏都一并被拉了进去。

反正由张司九敲马镫来充当击鼓,一个随便用竹条搞出来的藤球当成了传的花,然后大家就这么玩嗨了。

这一天晚上,张司九充分见识了什么叫古代人的浪漫和激情。

人家跳舞,你以为就只有一种吗?不,豪迈的,优雅的,人家都能来!

甚至还能一边跳一遍唱!

更甚至,还有个捕头,当时就直接表演了个摔跤舞!

就连周氏,也能落落大方的来一个女高音!

张司九看着看着,最后只有一个感觉:汉人的浪漫细胞,艺术细胞,显而易见的在经过几百年后,有点退化了。

玩,还是古代人会玩。

下腰,劈叉?人家也会!

杨县令就表演了个下腰!

就连斯斯文文的杨元璋,也是接过了细竹条,耍了一趟剑,然后还跳起来在半空中劈叉!

那难度,跟芭蕾差不多了啊!

这一夜,注定是群龙乱舞,眼花缭乱。

也不知道他们第二天会不会有韧带撕裂以及喉咙嘶哑的烦恼。

反正张司九觉得自己是长了见识。而且是大大的见识。

杨元鼎作为始作俑者,却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最后借口烤肉,躲到了张司九身边,小声的跟她吐槽:“看不出来啊,我还想着说让他们嗨起来,可没想到人家比我们会玩多了。”

张司九深以为然的点头:“我们玩的,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诗朗诵?人家会。而且还带肢体动作的。

跳舞?人家也会,还是那种多元素风格的。

唱歌?那更不要说了,各种风格都有的。

杨元鼎深深感慨:“这才是真的卷啊。”

张司九用力点头:想想在各种什么聚会上,大家玩嗨了,开始展示才艺……你要没点拿得出手的,恐怕要被人比得再也抬不起头吧。

杨元鼎忽然很好奇的问了一句:“那司九,你有没有什么才艺?学过特长没有?”

张司九思考了一下:“特长啊?我做手术时间特长,算不算?一天到晚,接着好几台都不带累的。”

杨元鼎被这个冷笑话给哽住了,好半晌只能礼貌干笑:“就没有正常点的吗?”

“那就只剩下刀工好了。”张司九惆怅:“我五音不全,唱不了歌,四肢不协调,跳不了舞。后来也没学别的,就是练手的时候,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刀工,好让自己手部肌肉能控制得更好——”

杨元鼎拍了拍张司九的肩膀:“那以后聚会,你就负责烤肉吧。千万别下场。我怕他们冷场。”

毕竟当场表演个什么雕花摆盘的,也不太合适。

张司九噎得无话可说,只能默默地递给杨元鼎一串烤糊了的大蒜。

第151章 不对劲

这头播种机如火如荼的出了名,每天勤勤恳恳工作不说,杨县令又让工匠连夜加工了两台出来,让人带着去别的村里用。

尤其是有山地的地方,还特地做了个小型的。

然后,杨县令又把鼓励百姓自己定机器,并且有意牵头由官府来组建播种队的意思宣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县里的富户,乡绅等,倒是反应很积极。

也有百姓想自己做一个的,但是一问价格,就只能退缩了——虽然比买一头牛便宜,但也不是轻易买得起的!

这个情况,和杨县令预料之中也是一样的。

所以,杨县令又推出了犁地机。

这个犁地机,其实是在播种机的结构上,改了一部分而已。

大体上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不过,犁地机体型比播种机小,一次大概只能出一米左右耕好的地。

毕竟,犁地需要的力气比播种大,杨元鼎做出来之后,就是发现寻常人根本推不动这个,所以才改成了合适大小。

但即便如此,耕出来的地也比牛和人都要快。

只是不能深耕,因为动力不足。

但光是种庄稼来说,也足够了。

这个机器,同样也被杨县令推广了出去。不过因为用铁更多,所以更贵。

不仅如此,杨元鼎还设计出了钢珠轴承。

这一套轴承,就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但不得不说,这样一套轴承,不仅能让马车跑起来更流畅,还能让马车承重力更好。

只是设计这个轴承最初的目的,杨元鼎是为了让耕地机运转更流畅,更省力。

结果做出来之后,就被惊为天人了。

估计要不是考虑现在钢铁生产量的问题,只怕杨元鼎这个发明要轰动整个大宋,并且彻底开启机械改革。

就这,杨县令已经是成天笑得合不拢嘴。

不等冬天来临,确定播种机性能稳定,的确是能节省许多人力物力之后,杨县令就让人连夜运送了一台播种机去到州牧跟前。

而州牧则是在试验之后,就又连夜让人运送这台播种机上东京,呈到陛下跟前去。

除了机器,杨县令当然还贴心的附上了制作图纸。

然后杨县令就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而张家则是完全不同的氛围——靠着杨元鼎这根大腿,今年的秋冬耕种相当省心。

张小山和徐氏半点没受累,反而该上班上班,该做生意做生意。

而家里不仅是伙食越来越好,隔三差五舍得买肉吃,每天也能给三个小的吃一个水煮蛋。

手里钱多了,徐氏底气足,不仅肯改善伙食,就连人也越来越容光焕发。

不管村里谁,看见徐氏都要说一句现在张家日子是真的过得好了。

这天,徐氏出门卖肉,回来时候,就带了棉布和棉花回来。

天气越来越冷了,家里该做棉衣了。

原本徐氏是不打算做,可是现在每天都有入账,而且还不少,想着家里那棉衣都是去年做的,今年不仅没那么暖和了,几个小的也恐怕都穿得不合身了,于是就干脆买了棉布和棉花。

甚至给张司九准备的那一匹布,还是罕见的黄色。

嗯,当然不是那种明亮的黄色,大概类似于黄褐色的颜色。

其他人的,要么就是黑色,要么就是靛蓝色。

白色的话徐氏没买,她嫌弃那颜色不耐脏——虽然说是白色,其实也就是棉布原本的颜色,白是白不到哪里去的,更像是一种米色。

对于这种特殊待遇,张司九很想说一句:要不还是蓝色或者黑色吧,这种黄……真心有点土不说,还更衬得自己面黄肌瘦!!!

对于自己的身体,张司九已经彻底绝望了。

虽然家里的伙食水平已经直线上升,而且每天吃得饱,不定时还有加餐,但是张司九并没有长肉,依旧瘦得像是吃不饱饭,可能面色也不那么黄了,但主要也是因为晒得足够黑,到现在也看不出其他颜色来。

唯一让张司九欣慰的是,她感觉自己发质好多了。不再那么枯,虽然依旧那么黄。

招银倒是很羡慕张司九的待遇,悄悄的跟张司九说:“你二婶对你,比对亲女儿还好。”

这点张司九还是承认的,村里就算疼女儿的,自己这个待遇那也是数一数二的。

张司九笑看着忙碌的徐氏,眉眼弯弯:“所以我也要对二婶更好。”

不管什么感情,都要双向奔赴才有意思啊!

等徐氏分好了布料和和棉花,张司九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二婶,我不想做带袖子的棉袄,干活不方便,不如做成没有袖子的,这样不仅更厚实,前胸后背都暖和,还不耽误干活。”

冬天为什么懒得动?除了冷之外,就是因为冬天穿得太厚,不管走路还是动胳膊,都感觉自己像被封印了一样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