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被皇帝读心后宠冠六宫(33)
作者:风过水无痕 阅读记录
话到这里,她往椅背上一靠,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询问道:“所以,两位姐姐哪个心肠善良些,匀一篓半篓炭给沈妹妹呗。
也不求甚红罗炭或是银丝炭的,太金贵,给点柴炭也好呀,相信沈妹妹肯定不会嫌弃的,对不对沈妹妹?”
沈常在只有父亲一人为官,且还只是鸿胪寺少卿这等清水衙门的从五品官员。
一家子人靠他的俸禄过活,连宅子都是赁的。
都说傅家穷得叮当响,傅家是日子过得节俭,傅老大人又爱接济贫寒士子,这才日子紧巴。
他们沈家才是真正穷得叮当响,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寒冬来临,份例里的炭火根本不够用,妃嫔们纷纷拿出银钱去内务府采买,偏她拿不出多少银钱。
宫人没法子,只能如安嫔所说,用最节省的法子烧火盆,半夜迷迷糊糊地没接上趟,这才熄了火。
安嫔跳出来说这事儿,她半点都不觉得窘迫,甚至心里还十分感激。
感激她及时将自己从两难的境地里解救出来,同时也感激她替自己讨炭。
富人才有资格在意脸面,穷人只求能生存下去。
财大气粗的宁嫔果然立时就上套,豪气道:“不过一篓柴炭罢了,不值几个银钱,本宫给就是了。”
完了之后还打趣傅安和道:“要不我给安妹妹也送一篓?”
傅安和哼笑道:“给我送柴炭我可瞧不上,若是银霜炭的话,我倒十分乐意收。”
冤大头买主还没着落,数九严寒就来到眼前,前阵子妃嫔们纷纷打发人去内务府采买过冬物资。
傅安和也从储物空间里拿了根金条出来,背着人用工具剪碎,然后打发丁福去内务府采买了一番。
旁的就罢了,因为要烧地龙跟熏笼,炭用得飞快,估计过阵子就得再去内务府采买一回。
找冤大头金主接盘物资迫在眉睫,回头等雪化干净了她就下旨招傅家人进来。
然后就可以打着廖家的幌子拿物资出来,让穆九黎帮自己卖掉。
银霜炭价钱不低,一篓少说也得十几两银子,宁嫔自己都只舍得烧熏笼用,哪肯愿意分给傅安和?
她冷哼一声:“乞丐还嫌饼凉,这么难伺候,你找宜姐姐伺候你去,我可不伺候了。”
本不想掺合进来的宜嫔,被傅安和跟宁嫔两人分别点名一次,再装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她笑着对沈常在道:“我那里柴炭倒是有多余的,回头我打发人给你送一篓过去,你也莫要太节省,冻坏身子可就划不来了。”
连“本宫”这样上下级分明的称呼都不用,一口一个我,主打一个亲民。
眨眼间,沈常在就收获两篓柴炭。
宫里装炭的篓子极大,得两个身强体壮的太监才能抬得起来。
两大篓柴炭到手后,她未来一个月都不愁没炭烧火盆了。
喜得她眉梢眼角都写满笑意,站起身来挨个给宁嫔跟宜嫔福身道谢。
最后还朝傅安和深深地一福身。
“就算你给本宫行礼,本宫也没炭分给你使。”
傅安和嘴里打趣着,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她的脸,这副满面春/情的模样,还真是让人移不开眼啊。
【狗皇帝真是艳福不浅!】
正上早朝的穆九黎还以为她在自夸,忍不住悄悄勾唇。
自己的确艳福不浅,傅安和这家伙,不但在榻上哪哪都合她的意,还有一储物空间的物资等着自己去发掘。
简直再没比她更合自己心意的女子了。
他算是明白为甚历史上那些昏君得了个美人后就变得昏庸无能,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软玉温香在怀,忙着享受人间极乐都来不及呢,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
不过那是昏君,不是自己。
有父皇这个前无古人的有道明君在前头比照着,他再如何勤政都犹觉不够,想当昏君也难。
第28章
天气只放晴了二十五这一日, 后头接连几日都阴沉沉的,不见半丝阳光,等雪彻底化干净后, 已经来到了十月。
嫔以上的主位妃嫔虽然有召见娘家女眷的权利,但为了怕熹宁帝跟江太后忌惮, 妃嫔们自觉每月只召见一回。
时隔十日傅家人再次被召进宫,她们心里大概也有了数, 傅安和这是又要拿廖家做筏子呢。
于是她们按照傅安和的提议,婆媳俩各提了只装满傅安和旧衣的大包袱,“步履蹒跚”地走进宫。
不知道的, 还以为她们提的包袱有千斤重呢。
傅安和见着后,当场失笑, 赶紧让立春跟立夏将她们手里的包袱接过来。
傅大太太也跟着笑,说道:“里头装的是娘娘在闺中的旧衣, 穿是穿不得了, 不过拿来糊浆糊做鞋帮倒还使得。”
立春接话道:“这可倒巧了,奴婢正要帮娘娘做新鞋, 偏没寻到甚可用的碎布头糊鞋帮。
原打算拆件娘娘的里衣来着, 如今有了太太您带来的旧衣裳,正好派上用场。”
傅大太太闻言,立时有些懊悔:“早知道你要给娘娘做鞋, 我就带些棉花进来了。”
傅安和嗔了一句:“不必如此折腾,做双鞋能用多少棉花?回头叫人去内务府采买点便是了, 也费不了几个钱儿。”
说到棉花,她想起了盛产棉花的山东, 以及远在山东为官的祖父傅庭洲。
忙询问道:“京城忽降大雪,山东那边如何?可也有下雪?没发生雪灾吧?”
毕竟, 自古以来,山东就是最容易遭灾的地界之一,不是旱灾就是黄河泛滥,好容易风调雨顺吧,蝗灾又来了。
可谓多灾多难。
所以相对应的,也是最容易爆发农民起义的地界之一。
前朝也正在议这事儿。
穆九黎坐在御座上,面沉如水。
九月飞雪,并非吉兆,钦天监监正上报,说今年必定是寒冬,让朝廷做好防灾、赈灾准备。
然后他就收到了山东布政使傅庭洲送来的八百里急报。
山东/突降暴雪,受灾百姓多达两万多人,垮塌房屋五千多间,急需朝廷拨款赈灾。
顺天府尹也出列,汇报京城地界百姓的受灾情况,完事后两手一摊,也要求赈灾。
而河北布政使跟直隶知州请求赈灾的奏报也早就放在穆九黎的案头。
也就是说今年这场初雪,直接让四处地界受灾,每处都需要朝廷拨款赈灾。
户部尚书徐禀泽一脸苦大仇深地出列,唉声叹气道:“皇上登基六年,得上天庇佑,大灾害不多,但小灾害却是避无可避的。
国库本就空虚,皇上又仁慈地将税赋一降再降,户部这几年当真是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勉力支撑罢了。
如今四地百姓遭灾,灾肯定得赈,只是户部能拨出的银两有限,粮食不涨价倒也能勉强对付过去,但……”
不涨价是不可能的,凡遇灾荒,粮价必然飞涨。
先帝时因为大灾频发,于是他制定了一整套的赈灾法子。
那就是由户部拨款,地方官员将赈灾银发放到灾民手里,然后再打开当地的官方粮仓,平价卖粮食给灾民。
如此可以避免商人哄抬粮价,确保灾民能买到便宜粮食。
同时还能通过卖粮的方式回收赈灾银,若有必要的话再将这些赈灾银重新发放一轮。
不过这法子也有弊端,那就是官方粮仓屯粮有限。
若遇严重灾荒,粮仓里头的粮食卖光后,灾民就只能去买商户出售的高价粮了。
但显然朝廷发放的赈灾银支撑不起商户的高价粮,灾民会再度落回到饿肚子的境地。
上一篇:我家的植物成精了[种田]
下一篇:被反派皇帝抢进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