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晋女匠师+番外(306)

作者:悟空嚼糖 阅读记录
王蓬几个小的帮不上忙,就在王荇带领下点数,记录。

灶屋早烹了肉粥,王菽一会儿出来一趟,和篱笆外的一少年你瞅我、我瞅你的笑了好几个回合,王葛总算明白王禾为啥生气了,自家的白菜有被拱的迹象!

小少年渐觉察王匠师剜了自己好几眼,腼腆行礼,离开。

“谁呀?”王葛蹭大母一下,指院外,问。

“程亭长家的仲郎。”

王蓬跑过来,展开手掌:“长姊,你看这是啥?”

黄豆芽和绿豆芽!

程亭长会做事,早让亭灶烹了羊肉,让亭吏抬着食器来的,肉汤里也有豆芽。

家人都体谅王葛劳累,这顿晚食简单吃过,孩子们声音放小,不吵不闹腾。

月上树梢。

王葛终于能躺到自家屋里休息了。她左边是大母,大母旁边是王艾、王菽。她右边是虎头、王蓬。

“日子真快啊。”她拉着虎头的手,摸索着他手上的茧。

阿蓬八岁了,虎头七岁,阿艾六岁。二房的王禾十二,阿菽十岁。自己在外的辛苦,家人是没看到,但家里人就轻松么?除了阿菽、虎头、阿艾穿的衣料是新的,其余人的衣裳还和从前一样,洗褪了色、缝缝补补不舍得扔。

两年时间,大父的头发全白了,大母的背躬了,阿父的眼眶凹陷……一股酸楚冲上她鼻腔,不敢想,一想到阿父的双目,早白的鬓角,她就心疼!难受的心口疼!

一家人团聚的喜悦里,她岂能看不出每人心底不敢询问的忐忑,他们肯定想问她:阿葛,这次归家呆多久?还会如此长久的离家么?

第381章 363 回贾舍村

贾妪:“快啥快?从你离家,大母觉得哪天都比从前的日子长。”

王荇趴起身解释:“阿姊是说,每天的时间不够用。比方我,要是每天能再长些,就能诵更多的文章。”

阿菽附和:“我能编更多的草鞋。”

贾妪:“嗯,我能调更多的浆糊,把你们的嘴都糊上。”

王菽、王荇都憋笑憋得发抖,王葛也捂嘴,怕吵醒王蓬和王艾。

笑劲过去后,贾妪说正事:“我想着你得回贾舍村给你阿母扫墓,何时去?好让你二叔提前跟阿竹说,收拾出屋子。”

“不用二叔特意跑一趟。明天吃完午食,我阿父、我们弟妹几个就出发,阿竹勤快,空屋平时肯定都打扫着,不需提前收拾。这样的话,后天清早我们就能到田坡,天黑前归苇亭,不耽误虎头回清河庄。”

王荇喘气都不敢粗,生怕漏掉一个字。“阿姊送我回精舍?”

“当然。若阿父不觉得累,就一家人出行,送你回精舍。”

“呼……”好激动,王荇真想把二兄摇醒,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贾妪:“带你阿父去,真行啊?”

“有牛车,不好走的地方让护卫背他,不费事。”

“嗯……”

“大母想问护卫的事吧?他们是郡署遣到县署,再由县署遣到苇亭服力役的,另个任务是保护我、保护咱一家人。从边郡回来的特殊匠师都如此,大母不必担心他们怎么吃、怎么住、干啥活,既是在苇亭服力役,当然全由程亭长管。”

王葛一向如此,能跟家人讲的事,不欺瞒、不含含糊糊,否则老人家表面上答应不操心了,实则担忧全积在心里,日复一日变成心疾。

贾妪上年纪,很快睡着。王葛轻拍王荇的背,一边想桓真的两封信。桓县令那边只写了买地,给阿弟的是劝学之言,证明桓真给她信时没弄岔,这是咋回事?

罢了,听桓县令的,先晋中匠师再说。

清晨。

王蓬、王荇懂事的跑去次主屋,一个迭被、倒尿盆,一个帮着阿父穿衣、梳头。

院里,王禾已经扫干净院,铺好筵席。

王葛给大母细细篦头,没想到阿艾会自己扎髻了,但昨天的三丫髻肯定不是小家伙自己扎的。

王翁“咳”一声,散发、背着手从次主屋出来。昨晚他和大郎、阿禾宿一个屋。

贾妪嘟囔:“啥都争。”

王葛被大父母的孩子气逗笑,说道:“只要大父母不嫌弃,孙女愿天天为你们梳头。”

右厢房门开,王二郎夫妻前后脚出来。

王葛:“二叔母也起这么早?”

周氏:“我想去猪圈那走走。”

王艾跳起来:“我也去。”

一大一小就这么牵手出门,王葛先惊讶看大母:“为啥去猪圈走?多臭啊。”再问二叔为何不同去?

贾妪笑了,替儿郎解释:“你二叔母嫌你二叔话多,一会不叫她靠近圈,一会紧催着她去别处走动。”

“哦。二叔母以前在乡里鼓刀屠宰,没想到跟阿艾一样喜欢看猪啊。”

王二郎:“哈哈,她看猪是分块看的,跟阿艾可不一样。”

这话说的,把王翁、刚出屋门的王大郎全引笑了。

吃过早食,终于腾出大空,王葛打开带回来的三个箱箧。大件有羊毡,羊毛和麻线混织的窗帘、门帘,整张的羊皮;小件有兔皮、毡帽、手套、成团的羊毛线球、素皮带、革靴。无一样不是生活常用。

连王翁都看惊了,抢在妇之前问:“这得耗多少钱?”

“所、所以一文没攒下、哎呀!大母轻打,哎呀二叔,二叔你跑那么快!阿菽快拦着大母,虎头……”

午后。

王家长房离开苇亭。随行的护卫是郡兵、勇夫,铁风、铁雷和诸乡勇全部留在亭里。王蓬、王荇、王艾全与郡兵共乘一骑,累了再乘车。王葛则一直陪阿父坐牛车,看到稍别致的风景便跟阿父描述。

颠簸间,一只蝴蝶落到辕处,又上下、左右绕着牛身翻飞。

“阿父,有只黄蝴蝶,翅膀张开有这么大。”她在阿父手掌上画,兴高采烈道:“它一直在给咱们引道,还在,还没飞走,你说它是不是从贾舍村飞来的呀。”

“呵呵,你阿母原先进野山,就常有蝴蝶绕着她飞。一晃……多少年了。”阿吴、蝴蝶,他都忆不起色彩。

王葛语气更感伤:“这世上如阿母一样幸运的女子不多。”

“为何这样说?”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得多好的运气,才遇到阿父这么好的男子。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一方多牵挂,另一方牵挂才会少。牵挂少的人,遗憾就少,不甘也少。”

随着牛车摇晃,王大郎陷入这几句劝解的思索中。

傍晚,队伍进入贾舍村。

王葛考虑王竹这时候可能还在归家路上,就想带阿父去寿石坡看一下,可是从坡底向上望,不见往昔拔野菜、拾羊粪的村童们。东坡、西坡各有一群羊,两个放羊人全是成年男子,从穿着上看像贾地主家的佃农。

其实佃农也看到王葛这些人了,但被兵骑气势吓住,均装作没看见。

郡兵伍长赵力见王葛不下牛车,询问:“匠师,还上山么?”

她摇头:“不上了,进村吧。”

几个小的都坐到牛车里了,王蓬奇怪道:“这山坡是不让村里人爬了么?”

王荇:“应该是。以前傍晚时候,坡上还热闹着呢。”

王艾倚在王葛怀里,后仰着头朝她看,神情在问:是这样么?

王葛:“你二兄、三兄说的对。寿石坡跟以前不一样了,咱们久不回村,看来呀,村里情况变了好多,兴许别的地方也有变化。你若好奇,见到你竹从兄时,你细问他。”

从寿石坡绕这么一圈,正好和刚归家的王竹在院门前遇上。王竹胆小,还以为阿父的案子又审出啥来了,这是来抓他了!

幸亏王荇连声唤他,王竹才回魂。

“竹从兄!你认不出了?是我长姊回来了,昨天才到苇亭。我们明早去坡田给阿母扫墓,今晚得在你这借住一宿。”

“啊?葛从姊,真是葛从姊,我、我真、真不敢认了,我还以为……大伯也来了?快,进院,都进院。”王竹边卸下背筐边说,“几个屋都是干净的,我每天都扫,被褥也常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