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清穿我是弘时他哥(209)
作者:延焜 阅读记录
胤禟也得意,“我就知道弘昀是个做大事的人。”
“那是十四弟监造的,底下的匠人那么多,怎么功劳就是他的,莫要吹捧他。”胤禛努力淡定道。
“我说的真真的。”胤禟强调,“弘昀造出来的那些大炮威力极猛,声震四方,他们的船只炸开的时候,直接燃起了大火,当场就叫一些人滚落在海中没了声息。”
胤禛如何能不骄傲,嘴上还是忍不住谦虚,“那也是九弟指挥有方。”
“这倒不是我的功劳,底下有海军不是。汗阿玛,儿子觉得,培养一些会西洋话的人才这事儿……”
老三有点酸酸的,道,“这事儿早就在做了,新学里面那些学子除了学新学之外,便是同传教士学他们的语言,这事儿都归胤禄和弘昀管了。”
“原来如此,还是汗阿玛有先见之明。”胤禟一笑,面上多了几分严肃,“我们到一些国家的时候,当地百姓惶恐不已,还被他们当做西洋人驱赶攻击,若非逃得快,怕是要命丧他乡了。”
康熙连忙道:“你可有受伤。”
其余几人也紧张关切起来。
胤禟憨憨一笑,道:“开春的时候手臂上挨了一下,不严重,多亏弘昀给的药,否则高热难退。”
“还好,还好提前有了准备,过来给朕看看。”
胤禟将袖子弄起来,众人只见到那伤处贯穿整个手臂,伤疤狰狞无比,老五不忍,老十也惊呼,“九哥真是吃了苦头了,武艺又不行,还好命还在。”
老九翻白眼,“我命硬。”
“就瞎说。”胤禛轻斥了一句,“何须你上场与人搏斗。”
“无妨,也没多大危险。”胤禟道。
康熙斥道:“那还不知道早些回来!”
胤禟道:“儿子没有探查清楚,如何能回来,也不是多大的伤,就是死了不少将士。”
他抿唇一瞬,继续道:“之后儿臣为了打听他们事,用了一批丝绸和瓷器,才知道西洋人到他们那里烧杀掳掠,抢夺金银,不仅是什么葡萄牙,还有别国的人,不仅是他们遭了殃,还有临近的一些国家也是如此。”
康熙慨然,“果然,这西洋人是不知大义的野蛮人!狼子野心!你做的对,那些只是一些财货而已,要紧得是打探出敌情来。”
胤禟细说着海外发生的许多事,在说到这些事儿的时候,他特意提到了他们的船只与火器。
其余人唏嘘不已,这么说来,弘昀和十四这些年做的倒是十分紧要的大事儿,若非老九出海一趟,他们也难以知道海外发生了这样多的事儿。
虽说这些人不至于对他们动手,但看他们在周边做下的事儿,就知道怕是不会消了野心。
康熙听得不住点头,与众皇子商议其新学的事儿来。
胤禛虽然对新学不大上心,但看到弘昀在纸上的各类演算,犹如一个解读天书的人,便也忍不住感到吃惊,如今看到火器雄远海外,也忍不住严肃对待。
既然皇上让他们商讨此事,他也不得不为儿子说几句话,弘皙早已不足为虑,如今时常跟在皇上身边的是弘昀。
乾清宫里的小朝会散去,老九邀约众人明日一同在府中小聚,等出了宫便问起老八来。
胤禛没吭气,老十道:“八哥触怒了汗阿玛,汗阿玛叫他在府中养着。”
老九忍不住叹息,“八哥……”还真是不得汗阿玛待见,看来弘昀当初的判断是没错的。
他既如此招汗阿玛厌恶,再多的人支持,也不可能叫他坐上那个位置的,难道他还能反了不成?
八哥没有这样的魄力,而其余大臣也没有这样的胆子。
反而十四弟瞧着沉稳许多,三哥身边围聚了一些人不过都是些文人罢了。
至于弘昀……
胤禟迟疑,忍不住将视线投向了四哥。
次日。
康熙当着群臣的面说起开办京都大学的事儿,他已下定主意要在京城开一个从各地选拔人才的大学。
按照学堂中就分好的清语、物理、化学、医药、西洋语、天文学等科目开办,八旗子弟可以凭恩荫入学,平民子弟需考试选拔。
大臣忍不住问这大学与国子监有什么区别,出来的学子可以做什么,学了里面的东西,能用在何处。
有学识的三阿哥,得了好处的五阿哥,七阿哥,还有九、十、十四阿哥都为新学说了许多好话。
汉大臣不满墨家的淫能巧技,满大臣觉得学了这东西不好安排前程,兴趣不大,但是皇上兴致勃勃,且有些势在必行的样子,他们也需要应付几句。
但此事在康熙这里,迫在眉睫,他如何觉察不出科学带来的巨大威力。
尤其是知道弘昀造出的火炮在海外打了一仗,而且打得十分漂亮,他更觉得火器的重要。
这火器光靠匠人是不行的,由其往日依赖传教士的做法也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看了弘昀用算式用推演,用改变火-药的配比和钢铁的冶炼来不断提高武器的能耐,他觉得,这些学问务必要传下去才行。
就像弘昀说的,一旦离开了匠人,没了图纸,大家就不会再造,可若是有人才不断涌现,那么总有人能摸索出来。
康熙说了海外的胜仗,大臣们惊讶一瞬,但很快提到了当初□□的那场战事来,他们不觉得稀奇。
老九气啊,“我们用的可是商船,商船上的才几尊大炮,若非大炮的射程够远,火力够猛,如何能轻易打赢,那些西洋人久经海上,四处抢掠,我们都没靠近呢。”
胤禟将战况和见闻又给他们说了一遍,众臣不由唏嘘,马齐道:“南洋诸国诸过许多都被葡萄牙人占领了,那些炮将当地的人打得落花流水,也就是我朝国力非凡他们不敢来犯罢了,臣以为这新学若是对火器制造有益,那可是大好事,以往造炮大多用传教士,谁知道他们什么心思。”
十四立刻应声,他管了火器营,如何不知以前是个什么境况,自从有了弘昀,这造炮逐渐开始摆脱这些人的控制。
大臣们见皇上和皇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大有非做不可的架势,有人忍不住问新学官员如何安排。
“同此前的学堂一样,让有才能的人担当学官,且必须是这一科的佼佼者才成,凡是入学的人,需要在四至六年内完成相应学业,这期间的一应费用均由朝廷出,由海外贸易所得之利来补足。”
大臣们谏言,此事要不先放一放,等到南洋的生意彻底稳妥了再说。
礼部对学官的考察和人才的选拔持反对意见,认为不能又两套体系,鸿词科已经是选拔江南人士,现在再来个新学,用的了那么多洋人,干脆将他们合并到翰林院,受翰林院管辖岂不更好,反正翰林院也有不少洋翰林。
吏部管人事安排,也认为不妥,康熙不满他们的推三阻四,将这件事当成大事来做,新学不是鸿词科。
鸿词科不过是笼络江南士人的地方,为了是平复他们的不满,也能够对满汉融合有帮助,但新学是正儿八经培养新式人才的地方,这可不是读读书就能通的,他需要聪明人。
在与大臣反复磨了几次嘴皮子后,康熙也不想在从法礼上、好处上说服他们了,而是转了个话题,问他们学校建在何处比较好,八旗子弟如何选拔,是恩荫还是考试进去。
八旗官员到底还是想占点便宜的,日后差事缺口没有那么多,一家里面可以去当值的还要抢着去,其余的人只能等着,现在有个新学,至少有个去处。
万一新学日后被皇上重用,他们连个门路都没有岂不吃亏,而且新学里面的武器制造大多要与火器营商议,日后说不准还可以上战场,这样的好处他们可不想放弃。
礼部和吏部侍郎见这些人居然开始商议起如何进新学后,不由愤愤,不是说好了将这事儿先往后推推,怎么反而当成正经事开始商议起来了。
上一篇:人在异世,无敌横推
下一篇:王爷爹爹,娘亲又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