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清穿我是弘时他哥(194)
作者:延焜 阅读记录
为了编写成书,那么他就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引导胤禄巴哈等人做实验上,然后总结成经验写在书里。
康熙在知道弘昀做这事儿的时候,满意地直点头,有关钟表的事儿,他找了个机会问弘昀,弘昀闻此脸色一变,连声说明缘由,语气中有弱弱的抱怨,“九叔说过要为我保密的。”
康熙笑道:“是朕自己发现的。”瞧着他苦恼的样子,道:“你瞒着你阿玛是因为你阿玛不让你学这些印淫能巧技的缘故?”
弘昀想了想道:“阿玛是对的,大家都学儒学,而孙儿做的这些在一些人眼里只是瞧个稀奇而已,但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若是只学儒学是不够的。”
康熙含笑,“你若是喜欢那就大胆的做,有朕在,你阿玛不会责怪你。”
“孙儿多谢皇玛法。”弘昀感激道。
康熙看着这个孙子满是骄傲,亲自将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再过几年就是个大小伙儿了,等朕为你兄长们挑完福晋便为你留意。”
弘昀赶忙道:“皇玛法,孙儿年纪还小呢,现在要做的便是读书和为皇玛法分忧。”
康熙笑,“是,你阿玛和你都在为朕分忧,你们父子忠心为君,朕知道。”
弘昀含笑,他不是为君,“皇玛法不知道九叔出海可顺利,他可有来信?”
康熙提起这事儿就生气,“那混账东西一走就是一个多月,音信全无,也不知道到了哪儿!人可安好!”
弘昀微微拧眉,想来是海上不方便的缘故,“出海不便,等九叔找了落脚的地儿,想来会第一时间给皇玛法禀报的。”
康熙微微颔首,等弘昀离开后,康熙瞧着他的背影,伫立良久。
六岁多的孩子就可以将繁复复杂的西洋钟摸个透,这孩子的聪慧是不是超出常人太多了。
正如胤禄有时候的怀疑,弘昀像是对一些东西生而知之似的。
门外太子带着弘皙走来,他收回视线,眼中是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冷意。
……
日子在弘昀的苦读和编写教材中度过。
时光斗转,又是一年过去,康熙四十九年匆匆而来。
胤禛看到在乾清宫时常出现的身影,嘴角微微一勾,弘昀现在是越来越得汗阿玛的喜爱了。
弘昀自己也没想到康熙会如此频繁地将他带在身边,甚至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也让他在场,乾清宫的御桌外多了两张凳子,一张弘皙的而,一张是他的。
而借此,他知道了朝中的诸多决议。
弘皙为此对他愤愤已久,但到底没有再做什么,不过太子倒是时常与他说话打招呼,态度温和不已。
弘昀只是恭敬以待,剩余的时间便是听先生讲课,或埋头在实验中。
这一年里,他被十四邀请一同去炮厂将此前被毁坏的新炮造了出来。
康熙在看到他设计的这款大炮居然成弧线可落在城内,不由大喜过望,没想到往日靠推力成直线进攻的铸铁炮可以改进到这般厉害的地步!
他抚摸着炮身不住赞美,嘉奖十四,夸赞弘昀。
众人看着这款新炮神色各异,为那个立在康熙身侧的孩童有这样惊人的智慧而感叹而怀疑,其中有几个大臣忍不住提出质疑,认为是教弘昀的传教士的功劳,还应该将雍亲王府的将两个传教士引荐给皇上。
胤禛无有不应,但是对于他们否认弘昀的功劳,不免愤愤。
其实康熙也曾这么想过,可是再见过那两个传教士后便已明了,什么传教士教出来的,分明是弘昀自己想出来的法子。于是趁着一日空暇,他叫弘昀将其中原理、画过的图,还有推导出来的公式给乾清宫里的大臣们讲解了一遍。
那些大臣听得面面相觑,几次想打断,但是对上二阿哥热忱讲解的眼神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了,于是顶着康熙的死亡视线愣是在乾清宫里坐了一个多时辰,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质疑的话。
太子看到这幅情形眼神复杂,勉力压制其中的忌惮,“没想到我大清能有弘昀这样的天纵奇才,有弘昀在何愁我们的火器比不过西洋人的。”
老八浅浅一笑道:“太子说的是,若是没有上次的意外,想必这定胜将军炮便能够在去年就完成了。”
十四冷漠道:“传教士虽然助我们许多,可他们也沆瀣一气不许我们的工匠插手火器营造,对制造的过程颇多掩饰,难得我们能造出属于自己的大炮,没想到还差点毁于一旦,但愿不是那些包藏异心的人所为。”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戾气,面色端庄严肃,道:“老八到底朝臣们选出的肱股之臣,果然一心为国,十四说的也有理,下次记得要严加看管造炮的人,若是再因为天气缘故,致使大炮被毁,如何对得起那些殒身的人才。”
太子身后的大臣连声应和,“可惜了那些人才,竟然就这样损失了,想当年国舅管理火器营的时候,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岔子。”
十四顿时脸都气青了,努力压制才将心里的火压制下去,康熙听着几个儿子的交锋眼神愈发凉薄。
胤禛温声道:“汗阿玛,弘昀造出这个大炮后是不是可以叫他在宫外待上一阵子,臣,臣许久不见儿子,颇想念。”
康熙看他一眼,胤禛连忙低下头,康熙道:“朕喜欢弘昀,他若出宫,朕也会想念。”
十四笑得憨厚,言语却是挑拨,“阿玛,你那么多孙儿呢,弘皙不是就在阿玛膝下敬孝。四哥一向疼爱弘昀,也该叫四哥与孩子相处一二。”
康熙冷冷道:“知道你想弘春了,朕改日就将他送出宫去。”
“……”十四无语。
康熙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十四再没敢说话。
当夜,康熙便将弘昀留在可自己宫里,与他探讨了许久关于力学的知识。
弘昀给大臣讲解时他也听了,但他也听不懂。
可是这不妨碍他对弘昀的赞赏,他喜爱他有理有据的推理,赞赏这可以成于纸面的学问,这不仅仅是匠人的营造之能,而是知识落于实物的运用。
弘昀似乎每一次都叫人刮目相看,在众人怀疑的时候,他并不强辩,只是努力去实验,用实力来说明他的设想是可成的。
康熙越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至宝,听着弘昀说到对新学的向往时,不由陷入沉思,如今他已经开了西洋算学,但是正如弘昀所说,相关的人才不够。
“若是大清的人才能像春笋一般不断涌现,那就好了,孙儿每每埋头其中都只觉得无限孤独,若无人才,武器就不会得到更新,相应的学问也无法得到新的探索继而运用到新的火器上……”
弘昀看了眼沉思的康熙跪在他脚下道:“皇玛法,孙儿有本要奏。”
康熙诧然了一下,眼中闪过兴味,看着跪在地上的孩童,“你说。”
弘昀从袖筒中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东西递了过去,康熙将那张纸徐徐打开,看到了上面的谏言。
这是一封极不规整的奏疏,没有用奏折,甚至落在纸上的笔墨也十分的稚嫩,但康熙越看越觉得其中的妙处来。
弘昀提出了三项建议,第一寻找能人编纂各科教学所用的书籍,第二,建立京都大学,让能者教授专业知识,培养新式人才,第三每年招收人才,并在设立学政促学。
康熙看得不住点头,有理有据,还有相应的举措,比如请数学大家一同入宫编纂相应书籍,按照不同的年龄段来设置相应的内容,再比抽取海外所得之利建立新式大学,设立各个科目等等……
建议的后面还说了如此做的种种好处,其内容之详细足足有三页多,显然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其中最要紧的便是如何设立科目,如何选拔人才,以便用先进的学问来吸引四方人才,再现汉唐盛世之景,还有将知识运用在航海上,建立海军,维护海权,调和秩序,对欺侮大清四方的侵略者以重击,避免战火等等。
上一篇:人在异世,无敌横推
下一篇:王爷爹爹,娘亲又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