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我是弘时他哥(193)

作者:延焜 阅读记录


而在家国一统再无外敌之时才该说礼,这便是汉之所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子路不应该受到嘲笑,他的想法更切实际。

试想,国家风雨飘摇岂能‘咏而归’,百姓吃不饱难以‘咏而归’,日日劳作身体备受苦辛,又如何能‘咏而归’。

而在国家平稳,国力日盛之时,便该践行冉有所言的富民富国,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的穿的够用,也就不会孤注一掷妄行了,如此还要大力践行公西华说的礼,国君重礼,百姓受教育。

这教育不仅仅是如何做人,还应该顺应世事发展于百姓于家国有利的教育,比如农学,水利,天文,或者算学、物理、化学等等。

开启民智,养出一片沃土,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不但可以将知识用于武装兵力上,还可以减轻百姓的耕种负担,让这些人寻找更容易耕种的方法,培育更容易成的粮食种子,让学问与利民结合。

军力强盛、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教育兴盛,如此才可达到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所以曾皙所言是一个宏远的目标,而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言是达成目标的步骤与手段,他们是落在实处的,此三人中,唯有子路最为可贵,因为他富有勇气,敢于行事,而其余两人看似是谦逊实则没有锐气,没有勇气,只能做普通臣子,却做不了名臣。”

胤禛看着眼前自信大方的孩子不住眯眸,一颗心狂跳,他说的不是对人物的评价……而是抱负,以及达到抱负的手段。

是施政的想法。

“无知,狂悖!你有什么资格品评孔子师门,不怕贻笑大方,儒学精深,岂容你在此胡言。”

“孔圣人的光环是历代帝王加的,他也不过是一具肉身。”弘昀忽然沉静下来,“我明白皇玛法禁传教士的缘由了,西洋的帝王跪伏在教皇的脚下,而华夏的帝王跪伏在孔圣人的脚下,罗马教皇想要大清的帝王接受教皇的统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教皇,那就孔子。”

“你!”

“儒家已不是儒家,而是儒教,它已形似教派,孔子则是无害的神像,历代帝王不断追封是为了给自己加冕,而不是西洋那般由一个真实存在的教皇来授予自己权力。”

胤禛动了动唇,一句话也说不出,他惊异他的敏锐。

他在他这么大的时候,从来,从来没有想过到这些。

师傅教什么,他就学什么,将儒家用于统治是近年来才有的感触。

诸子谋夺储君,而毫无儒家伦常,如果他是皇帝,他……一定不会让这样的境况重演,更不会沿袭旧制令八王及勋贵一般议政,不会像汗阿玛一样让众人推举新太子,让那些大臣再次参与到储君大事中。

所以要用儒家,用礼法来约束众人,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深入人心,要大力推崇儒家,好上行下效,如此大臣不敢逾矩,皇子不敢夺位。

他没有想到弘昀在这般年纪就看透了其中本质。

孔子,华夏的教皇,无害的神像……

胤禛道:“你既然知道,就不该口出狂言肤浅评价,这些话你可有对其余人说过?”

弘昀摇头。所以他要快点,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隐藏锋芒交给老四去做吧。

胤禛冷酷道:“日后这样的话不要说给他人。”

他眼中有激赏。

当县令……这样的抱负怎能仅是县令能达到的呢?

弘昀点头,“儿子都听阿玛的。”

七月十五日,梁九功的徒弟依旧看了眼蚯蚓,只见在其中一个匣子中看到两节会动的蚯蚓,他忍不住用木棍儿挑了一下,发现两段蚯蚓都能动,又掀开其余的蚯蚓匣子瞅了一眼,五六条都没成,但是最后一个匣子里的蚯蚓的的确确成活了两段!

他惊喜之下连忙喊其余人来看,几个小太监凑来也忍不住稀奇,“活了,真活了!”

梁九功听到动静出来斥了一声,小桂子忍不住惊喜道:“总管,快看,快看,小阿哥的蚯蚓活了,两条都活了。”

梁九功赶忙看了一眼,“嘿,还真能变成两条,这可真是奇闻了。”

内间的康熙道:“何事喧嚷?”

梁九功忙进去汇报了一声,康熙也忍不住出来观察,着在泥土中翻动的两条湿红的蚯蚓也忍不住惊奇没想到竟然真的活了!

“快,快去叫弘时过来看他养的蚯蚓!”

正好太子几个与大臣们来议事,康熙叫他们一起来看这个大发现。

胤禛无言,没想到还真成了!

“原来蚯蚓切成两段可以变成两条蚯蚓,这真是闻所未闻。”

“这才是真正的生生不息,真是神异,真是神异。”

“那这样的话,这蚯蚓到底是算一条,还是两条,前者为母,还是为什么?到是不好说了。”

康熙瞅了眼那人,笑道:“今年收的种子,来年再种,长成以后,今年的得叫去年的为娘了。”

太子胤禛还算矜持,可三阿哥五阿哥则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那大臣讪讪道:“二者到底不同。”

“我看差不多。”康熙对众人道:“这是弘时实验得出的结果,如何,朕的孙儿是不是聪慧异常。”

大臣连声夸赞,太子眼中闪过一丝酸意,胤禛忍不住道:“也就是赶巧了。”

康熙斥道,“老九说的没错,你可没有朕会教子。”

胤禛讪讪,没想到老九居然还同汗阿玛说过他的坏话,等他回来,非要他好看不可。

“老九走了数月,还没有寄来书信,海上莫测,也不知道在南洋如何了。”

太子道:“九弟定然无碍,等到了地,他一定会来信的。”

康熙眉间有一丝忧愁,这都一个多月了,音信全无,底下的大臣也该来一封书信才对。

老三道:“莫不是靠了岸,忘了这事儿。”

老五斜乜他一眼,道:“这可是第一次出海,人生地不熟的,他不会如此不知道事情的轻重。”

“老九那胡来的性子,你不知我们还不知吗,”老三慢慢悠悠道:“只盼着他别忘了汗阿玛的差事。”

太子道:“再等等看。”若是老九出事,这档子生意也该叫他们的人来。

……

弘时自打此事做成以后,乐得仿佛自己便是天下第一人了,弘昀批评了几句,嘱咐他将自己的手札放好,压着他读了几日的书,狠狠地给他补了一番有关算学物理天文等知识。

如果要培养专门的人才,那么为什么不能是他的亲兄弟呢,他必须要努力影响身边的人。

所以除了看着弘时,每日他会抽出半个时辰的时间与巴哈一起编书,有时他说他写,有时他亲自动笔,或者叫胤禄一起来商量。

胤禄没想到他要弄这么大的事儿,弄一本可以教授大家什么物理化学知识的书。

“众人大都读儒学,你就算弄出来了也不一定会有人学,而且这东西说容易也容易,可是说难也难。”

“先弄出来再说。十六叔,你帮我。”

十六脑子里一团乱麻,“可是从什么地方开始?”

“就从我们以前发现的东西开始编写。”

“比如火器什么的?”

“从日常开始,讲明原理,至于火器,将验证的公式总结出来。”弘昀与他商量了许久,十六自己也一团糊涂,忍不住想要放弃,但是在看到弘昀埋头其中,竟然丝毫不顾艰难,决定加入他。

有了这两个帮手,弘昀想做的事儿轻松多了,只是教材没有那么容易编写,因为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以前他学过的那些知识都是无数前辈们总结留下来然后编纂成熟的东西,他不可能贸然拿出。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大胆,他要结合时代,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将他教给大家的东西弄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