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我想种田很久啦(229)
作者:兩碗米饭 阅读记录
他留下十两银子做家用,剩下的五十两都用来给十月下聘了,目前这些聘礼,是他目前能拿出的最好的聘礼了。
他在家里幻想着十月打开每一个箱子的时的模样。想起自己准备这些东西时的心情,想起以后十月穿上他买衣服,用他买的被子。不能想,这样一想,自己的身体变得很奇怪。
十月把所有箱子都打开,重新分类归置了一番。
没想到在装被子的一个箱子底层,发现了一个被装订的很精美的册子。
有点像是唐开泰他们在青山县时拿出来赚钱的那个泡了水的衣服样册,但是比那个衣服样册更大,更新一些。
封面是县城书坊里常见的质地更厚一些,适合用来做书皮的纸张,有点类似现代的牛皮纸,实际上比牛皮纸要脆一些。
上面写着《与十月》三个字。十月打开,十月惊讶的捂住嘴,竟然是简笔漫画。
第一页是一个人扎着马尾背着筐子的人蹲在地上放下一个躺着在地上的人跟前,那人身后还站着三个火柴人,看发型和个头,应该是开元、金金和阿平。
上面还有文字,“初相见,一饭之恩。”
后面一页是两人在一个院子里,前面是一个大大的笸箩,上面放着的似乎是树叶子一样的东西,两人对坐着,一个人身边还放着一个木棍。
再往后是他们在青山县租住的小院子,一起吃饺子,孵小鸡,摆摊卖卤猪杂,十月受伤昏迷……来北地路上,他找人雕刻的大雁……
最后一幅是十月和唐开泰两人手牵着手走在回村里的路上,后面还有篝火。
十月数了数,去掉封面和封底,一共三十页,有一些画面十月有记忆,有些十月不记得。
这画功和开元比差得远了,甚至一开始十月都没有看出来自己是个女性。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看着看着眼睛就红了。
她记得自己不止一次说过,希望能够把眼前看到的美景画下来,以后留作纪念。
当时她只是想着画风景,没想过画他们的日常,没想到唐开泰这个不怎么会画画的人,用他那古不古今不今的手法给她画了一本属于他们的“漫画”。
十月了解自己,相比较华衣美服,这些不能填报肚子的东西,更让她心动。
合上这本“漫画”,想,如果此刻唐开泰就在她身边,她一定忍不住吻上去。是的吻上去。
相较于唐开泰的含蓄和容易脸红,十月心动的时候并不多,让自己有欲望想要对他做点什么的时候更少。
一个成熟的灵魂住在十七岁的身体里,她知道自己在很多人眼中都表现的过分成熟了。甚至有时候自己都怀疑,她答应唐开泰,更多的是想要找一个可以一起过日子的人。但是渐渐的也会被唐开泰吸引,会想到他脸红,会在他牵手的时候心里小鹿乱撞,到如今,她觉得能够嫁给唐开泰是一件很幸运也会很幸福的事。
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眼里,嫁给唐开泰这个上无父母,下面带着三个弟弟妹妹的长兄是很辛苦而且很吃亏的。她不会这样想,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满心满眼都是她,日子苦一点累一点,也是可以忍受的。
女人在没有感情的时候才会谈钱,现在她有钱又有爱人,想想自己这波穿越是真的赚到了呢。
接下里的日子,是为她自己活的。
她要好好的谈恋爱,好好爱一个人,和他走完这一生。
他为他们的相遇画了一个开头,以后她也画,就画她眼中他们的日子,从相遇终老。
唐开泰给十月下聘一时间成了村子里茶余饭后的话题,无外乎两种声音,一种是十月没有父母,嫁给唐开泰之后,所有的聘礼还不是给唐开泰一家人用。说这些的不过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罢了,十月并不在意。还有一种是说十月能干,就得用这么厚重的聘礼才能娶得到。唐开泰能拿出来这么多的彩礼说明看重十月。这样说的人,基本都是和唐开泰十月关系比较好的人家,村子里越来越多人家和他们关系不错。
去年一年,十月在村子里收菜,让那些“也就能种个菜养个鸡”的女人一份收入,让她们在家里更有底气些。还有唐开泰带着人们干活赚钱,这就更不一样了,要知道那可以一天三十文干了两个月,活不累,吃的还好。
这些事儿在唐开泰和十月眼里,是互帮互助,算不得什么恩情,没想到会因此在村里获得好人缘。
这从今年过年串门就能看出来,来唐开泰和十月家的人越来越多了,下聘的时候,来观礼的人也不少。
唐开泰和十月都感觉,他们是真的融入到北地的生活,和李家坳村有了更深的牵绊。
出了正月,北地的年就结束了。
开元和阿平又回到县学,这次走的时候,还专门绘制了一副给阿平填写小红花的表格。开元说专门挂在他和阿平的屋子里,阿平每次月考成绩他给算成小红花画在上面,阿平自己得了表扬,就说一声,到时候也给加上。
因为有这个,阿平更愿意去县学了。
学子公寓在,正月二十五就正式开张了。
有的别的村子的孩子提前过来,说是在学子公寓更能读下去书。在家里没法认真读书。
等到二月初二所有人都回来了,这其中有五个孩子不来了。
有一个是家里在县城租了房子,顺便做个小买卖,就直接住在县城了。还有一个说是去亲戚家住了。后来十月打听,好像是附近有不少人家也十月的学子公寓的形式,在家里辟出两间屋子,八个人一间屋子,一个月才一百二十文。
有三个是辍学了。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因为收成不好,交了税,家里没钱交束脩了。还有一个因为上头的姐姐出嫁了,家里能干活的人少了一个,读书太费钱了,除了束脩还有日常笔墨,哪样都贵,索性不读了。
俩辍学的孩子,跟着家里人来取东西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
春娘和十月说这事儿的时候,也是一阵唏嘘。
十月忽然想,不知道县学能不能搞勤工俭学,如果能够高勤工俭学就好了。
她没想到自己把前世勤工俭学的概念说给唐开泰和开元他们听之后,在不久的将来,县学真的有了勤工俭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上书了。
县学没两年才会招一届学生,今年没有新学生入学,县学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上舍的学子身上,希望秋天的县试能考出几个童生来,要知道北安县全县也就只有四个童生,十多年前才有一个秀才。
这次上舍有十三个学子,夫子们想着,若是能考出来一个也是好的,如果运气好些,再考出来一个秀才,那明年县学 会有更多的人来读。
不仅是夫子,能进上舍的都是原本就有一定的底子的,甚至有一个叫杜尚的十五岁的少年,在来北地之前,就已经参加过本地的县试了,只是在第三场时坏了肚子没考完,后面也就没再考了。
杜尚也是所有夫子重点关注的对象,都希望他今年能一举考上童生。
开元在上舍是个吊车尾的成绩,但是看不出他有多着急,但是在县学里,只要有时间,基本都是在读书的。
随堂小考也没有出过错处,只是开元这试帖诗写的不行,最近都在这方面下功夫。
县学上的事,唐开泰他们帮不上忙。他们正忙着规划他们的鱼塘。
十亩的鱼塘,是要规划一番才能动手的。
两人实地考察一番,最后定十月决定,十亩的鱼塘,分成五块,三个用来养鱼和河蟹,两个种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