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95)

作者:王廿七 阅读记录

这中间不知费了多少笔,流了多少泪,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完成了举业。新科探花,铁打金铸的前程,往前的路,就要看他自己了。

次日,天下起了微雨。

还是天光微明,林长济从宿醉中醒来,捂着涨疼的脑袋坐起来,洗漱更衣。

林砚已经起了,正带着林寿将行李装进马车。

“这么着急回去?”他问林砚。

“是啊,”林砚道,“还有四个月。”

林长济知道他在担心林长世的院试,四个月,再去掉路上耽搁的时日,多一天都耽搁不起了。

林长济点点头,交代林寿:“照看好少爷。”

林寿道:“您放心!”

林长济说着,又叫来王善,让他跟着一起回去,沿途有个照应。

王善的行李简单,三两下打了个包裹,扛在肩上就上了马车。

“到了来个信。”林长济又交代林砚:“还有,长世的大事,我恐怕回不去……”

林砚笑道:“放心吧,会操办好的。”

林寿将林砚抱上马车,跟在后头跳了上去。骒马打了鼻响,踩在湿漉漉的青石砖上,缓缓走出胡同,消失在蒙蒙烟雨之中。

送走林砚,林长济也将自己收拾利落,顶着一对黑眼圈出了门。

传胪大典结束,并不意味着日子可以清闲下来,还有诸多繁杂的事务在等着他们。

众进士在鸿胪寺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策后。

便由新科状元代表新科进士上表谢恩。而后去孔庙行释菜礼,祭拜孔子、四圣十二哲以及六十二位先儒,感谢诸位先师保佑他们高中,这样一圈跪拜下来,本就头痛欲裂的脑袋直接麻成了一团。

一整套冗长而复杂的仪式走完,总算可以休息三天了。

三日后是朝考,朝考后授官,一众新科进士,或选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或发到京城各部衙门观政,又或是外放到地方去。

不过,三鼎甲是不需要参加朝考,直接授予官职的,状元授正六品翰林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翰林编修,留在翰林院,起草诰敕、纂修史书、侍讲经筵等。

于是,林长济迎来了此生最为闲适的三日假期,可舒适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三日后直接去吏部文选司报道,拜会堂官、签字捺印,便可直接到翰林院上任了。莫要小看在翰林院供职的机会,国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官员清贵无比,是为国储相之地,是内阁学士的摇篮。

但翰林院的工作也十分枯燥,读书、修史、抄录、喝茶,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十分磨人心性,讲究个慢条斯理、不疾不徐,越急躁越闹心,沉下心来,反倒能感受到时光静静流逝。

……

四月初,春日和煦,草长莺飞。

江宁县林家正在破土动工,院墙拆得七零八落,工匠正按林砚临走时留下的图纸重新砌墙。

院墙打通后,每一进添一个月亮门,就是三个单独的跨院,比原先轩敞了一倍,林长世也有了独立的院落做婚房。

林砚背着小手视察一番,颇为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他们离开的三个多月里,家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林长安正在监工,从对面院子里钻出来,一头一脸的土,看到林砚先是一愣,然后惊喜道:“祖宗呦,您怎么回来了?”

林砚取笑他:“你这是掉土坑里了?”

林长安满腹牢骚不吐不快:“你和大哥去了京城,二哥天天在房里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我又不懂这些,怕工匠糊弄,只能亲自盯着。”

“哦……”林砚语带几分嘲弄:“你可真聪明啊。”

林长安翻了个白眼:“刘家要陪嫁家具,需要量新房,来催问过好几次了,我这边只好给工匠们发足了银子,昼夜赶工,就为了早一点完工。”

林砚欲言又止。

“结果夜里赶工,邻里们不干了,嫌吵得睡不着觉,我心想也是,那就还是白天干吧,只有多雇几个人,我也跟他们一起干。”

林砚耐心听完,反问:“刘家打家具,需要量新房?”

“是啊!”林长安有些急,感情说了半天,第一句都没听懂。

“可是——”林砚抖了抖手里的图纸,“图上是有尺寸的呀。”

林长安:……

气呼呼的抓起图纸去了刘家。

林砚边走边笑,进到院子里,险些撞上林毓秀。

“姑母!”他又装起了小孩子,脆生生的喊着。

“吓!”林毓秀吓坏了,拉着林砚上下前后看了三圈:“你怎么回来了?”

“回来参加二叔的昏礼呀。”林砚笑嘻嘻的:“姑母别看了,不缺胳膊不少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