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被掉包的国公府千金(34)

作者:温暖的河 阅读记录

林青松转头对着身旁同样多余的阿爹,一脸纳闷道:“阿爹,阿姐为何要去京城?”

林宏山自己给自己盛了碗汤,语气酸溜溜道:“……你阿姐已经不是你原来的阿姐了,从此以后得称呼她为林大匠呢!”

林青松:“……?”

林青松听了这话,脑子里更加迷糊了。

林青瑜脸皮极厚,闻言一本正经道:“阿爹,虽然您闺女我确实有那个实力,但是评级还未定下,……低调、低调!”

林宏山白了她一眼,韩秀兰又给了她脑门上一筷头,笑骂了一句“你个弄怪的丫头!”

林青松:“……??”

见林青松脸上神情更加茫然,林青瑜却只好奇道:“你今日可见着端华公子了?他给你题字没?”

说到这个,林青松整个人肉眼可见地沮丧起来,怏怏不乐道:“端华公子只给甲班准备参加明年乡试的师兄们上了课,像我们丙班这种还未下过场的学子,今日连端华公子的面儿都没见着呢。”

韩氏族学同样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刚启蒙的童子进丙班,等到将四书五经、《大旻律》、《工农商概论》等书籍学透彻后,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乙班。

进入乙班后,就要开始研读琢磨科举文章,等到了火候,便可以从县试开始考起,正式踏上科举仕途之路。

至于甲班学子,那几乎都是过了院试,有了秀才功名的人才,平日里除了研习文章外,时常聚在一起论政交流,已经开始为以后仕途积攒人脉了。

林青松于读书科举上算不得是什么天才,七岁去族学启蒙,如今刚满十二,去年参加考核的时候差了些名次,明年或许才有望升班。

“陶夫子今日让我们自己温习功课,他自个却厚着脸皮拿了十几篇文章跑去请教端华公子。”

林青松语气酸得跟个青柠檬似的,羡慕又嫉妒道:“端华公子不仅细读了陶夫子的文章,还在每篇文章后都写下了中肯意见!”

“端华公子不愧是六首状元,陶夫子回来后直感叹说,端华公子只三言两语,便犹如拨云见日,叫人思路通透明澈,还笑言明年之后,或许就没时间再教我们了。”

林青松语气略有些惆怅道:“陶夫子在我眼里学问便已经是顶顶好了,可他也是考了三次才过院试,后来又考了两回秋试,却接连两回都榜上无名,……这科举之路实在太过难走!我以后说不得光院试一遭,就得考上七、八回。”

“……”

韩秀兰一直以为儿子是个豁达心宽之人,没想到他还有这般敏感的时候,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劝解。

林青瑜闻言却有些同情陶夫子。

大旻江浙一带乃是人文荟萃之地,绍兴府更是拔尽江南之文脉。

韩家镇所属的会稽县,跟余姚县、山阴县等几个县几乎家家有小儿读书,每年应举的优秀读书人数量庞大,其中更是不乏卧虎藏龙之辈,更有像端华公子韩令和这样连中六元的旷世奇才。

院试、乡试名额有限,竞争残酷,像陶夫子那样的水平,在别处早就中举了,可在浙江这地方,却只能连续两年沦为陪衬。

林青松的担忧其实很有可能,但林青瑜却不好打击他,只能拐弯安慰道:“阿弟莫要担心,等你阿姐我将来成了巨匠,名下便有一名国子监的恩荫名额。”

“你若是在浙江参加科举实在过不了,阿姐便想法子送你进国子监去,混个监生的名额,直接参加春闱就是。”

林青松听了这话却更是纳闷,疑惑问道:“阿姐,你怎么又成巨匠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林青瑜不好亲自答他,以免显得自吹自擂,不够矜持!

韩秀兰却笑眯眯给儿子说了今日康亲王上门之事,还给儿子普及了神机营是多么的神秘,要成为巨匠得十分有本事!

当然,关于神机营的种种,韩秀兰同样也是今日才知晓的。

林青松每听阿娘每说一句,嘴巴便惊讶得更张大几分,等到韩秀兰说完,林青松已经激动得有些大喘气。

林青瑜微微挺直了腰板,正等着听她阿弟的彩虹屁时,却见她阿弟豁然起身,飞快地跑去堂屋里,一屁股坐在堂屋右侧的圆椅上,脸上像做梦似的,神色恍惚道:“端华公子做过的椅子,……我竟然跟端华公子坐了同一把椅子!”

林青瑜:“……”麻蛋!不可理喻的脑残粉。

韩秀兰同样有些无语,至始至终都老神在在喝着鸡汤的林宏山却十分淡定地为自己添了一碗米饭。

“这可是六首状元坐过的椅子!不行,我得将它搬到我书房里去!”林青松说完,竟真的饭也顾不得吃,抬着椅子先回了书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