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对照组后妈拒绝内卷(190)
宋秋生想起来姚雪在首都一直没有固定住所,他俩就算结婚也不经常住家里, 还是得有个房子。
“妈, 我俩要是结婚可能得留在首都拼事业,家里就剩你跟我爸还有冬冬了。”
宋母不以为然:“这有啥?之前家里还有你妹妹我们四个不照样把日子过了, 你在家又能帮到啥?你大姐离得近,有事找她也方便。”
宋秋生知道父母不喜欢麻烦已经成家的孩子,这么说只是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
他闷着声音:“等以后咱家有条件也学城里装个私人电话,联系我们也方便。”
家里倒不是没钱,只是装电话的流程很麻烦,人家不一定愿意来小山村。
宋母连忙摇头:“电话咱家可用不着,你跟你妹妹抽空给家里写信就行。”
宋家村的村民自从听队长媳妇说宋秋生想带着队里的人一起赚钱后就想上门问问,但是大过年又不好空手上门,大家心里七上八下很想知道消息是真是假。
去过宋家的年轻人笑着道,
“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秋生哥让我们安心在家种地,说是开春后第一批菜好好照料,到时候帮我们拉去城里卖了。”
其实宋秋生做这个生意完全可以找个首都周边的村子合作,送上门的生意不会有人拒绝。只是他惦记着同一个大队的乡亲们,所以才宁愿麻烦一点从老家收购蔬菜。
有人迫切追问:“你咋知道?秋生告诉你的吗。”
青年没有隐瞒:“嗯,我们刚从秋生哥家回来,”他挠了挠头,“秋生哥说以后我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在家赚钱。”
他们大多数人要不是找不到赚钱的活计,也不至于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离家太远操心家里,要是在村里靠着种地就能挣钱最好不过了。
得到了确切答案,大家迫不及待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不论怎么说都要同意跟着一起。
消息不出一会儿就传到了村口,在场除了宋家村的村民还有其他村的人,有人羡慕就有人眼红。
“这还没赚多少钱呢,就敢用这么大的口气带着全大队的人赚钱,也不怕话说的太满。”
“说不定人家真有主意,反正你们霍家坝又不在里面。”
“切,说的好像你们陈家村能蹭上似的,不是口口声声说你们陈家村不属于宋家村吗?这下又跟人亲如一家了?”
“我们自己人喊陈家村,对外不还是叫宋家村?反正跟你们霍家坝和十里沟没关系。”
村口比平时赶集还热闹,刚刚还一片和睦的景象因为赚钱的事突然吵了起来,陈家村的村民难得承认他们属于宋家村。
不论怎么说,陈家村的人铁了心想要蹭上赚钱的路子。之前他们有多排斥跟宋家村合并,现在就有多舔着脸自称属于宋家村一份子,甚至搬出宋家村的亲戚攀关系。一旦涉及到赚钱管他什么村都不重要。
霍家坝和十里沟村民羡慕的牙痒痒,可惜他们村没有像宋秋生这样的人。也有人出去打拼,给家里盖了三层楼房,但从没有提到过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
大/集/体时代落幕,很多村民还没从集体制走出来。明明几年前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共同下地挣公分。转眼同村的人盖起了三层楼房,顿顿吃香喝辣,凭啥他们能赚钱而自己家住着泥巴房子种庄稼。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为啥人家宋家村的宋秋生发迹后想着村里,他们村的富户却成了以前的地/主/老/财。
大年初一串门拜年,大年初二回娘家。
姐姐一家大清早就到了。
宋时夏和母亲正在厨房烧水忙碌,门口就响起了自行车铃的声音。
“外公,外婆!”
毛蛋的嗓门格外嘹亮,看来今年拿了不少压岁钱。
孙国强骑着自行车先来,前面载着毛蛋后面放着礼品。
“春夏跟我妈在后面慢悠悠走着呢,说冬天天冷走会儿身上热乎。”
宋秋生嘴里咬着馒头,
“我开车去接他们。”
宋冬冬迫不及待跟上,
“我也要去!毛蛋快来坐汽车!”
毛蛋看了一眼父亲,孙国强无奈地挥手,
“坐车上不要乱动。”
宋时夏和妈妈在厨房和面,今天准备多蒸些包子,接下来几天要走亲访友,在家得将就着吃。
宋时夏不会在饮食方面敷衍,母亲想做点猪油渣包子随便对付一下,硬是被她教着多弄了几种口味。
“妈,咱们自己人吃当然要怎么精细怎么来。”
宋母恰恰相反,自己家吃随便对付对付就得了,又不给客人吃。
在宋时夏的强烈恳求下,母亲终于无奈退让。
“行行行,你折腾,我就在这看着你折腾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