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83)

作者:一树山楂 阅读记录

方念真正在跟知晓拢账,听见声音抬头一看,是她的“固用牙侩”,帮她买了食铺和大宅子的那个。

“哟,是您来啦!”方念真赶紧把他迎进来,两人寻了个附近没有食客的地方低声交谈。

“方掌柜,你之前跟我说过想买地的事儿,地倒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不过有人要卖果园,不知道你可有兴致?”

“多大的果园?种什么的?”

“有二十多亩,主要种的是枣子和梨。要价两千多两,果园子里还有个小宅子,也是送了,实在是划算!”

牙侩又补充道:“他家欠债太多了,卖房卖地的。这果园子经营也有年头了,战乱那时候是没怎么管过,可这园里的树争气,过后再修剪修剪,还照样结果,人家都说他家这园子有福气呢。”

方念真一听这面积就知道,这桩买卖是成不了。

她对新店投入得多,也不大放心,就不想把自己手里的现金流弄得太紧张了,想想上一次因为添置了大宅子,差点错过了盘新店的机会。

“这亩数实在是太大了,我这儿… …真是不行,您太看得起我了。”方念真笑着回绝了。

“行,那等日后您再赚点儿,要是对这果园有意向,再来寻我。”

方念真送他往店外走,那牙侩嘴里还一边说着:“方掌柜啊,真不是我自夸,这么多年,我看人没怎么看错过,你以后真得错不了,这么年轻,独自撑起两家店,很是惊人了啊。”

方念真被他夸得晕头转向的,牙侩的一张巧嘴啊,可真是厉害得很。

随着外来商队的增多,新云州拔地而起许多新开的客栈、茶馆、小饭馆,方念真那个火锅店算是大店了。

为此,郭知州还派专人,特意找了几个大店的店主作为代表开了个会,重新制定了一版“新云州商人守则”,也就是诸如诚信营业,不宰客等方面。

守则里明确说明,以后每半年新云州会进行一次评选,一等商铺可以减免下半年的半成税收。

“今日能坐在这里的商户,都是为咱们新云州贡献了不少税收的,望各位继续努力。”

听到这句结束语,方念真才惊觉,自己的“锅里捞”税收都能排得上新云州前几了?

来开会的这几位店主中,只有方念真是女子,其他人也不免好奇,不是没听说过“方厨娘”的好手艺,但是现在看来,她对于经营之道也是颇有心得。

祥鹤楼的店主郑诚是个老者,约莫有五十多岁了,他以年长自居,还发表了一番“讲话”。

“众位有志之士,今日齐聚于此,也代表着咱们新云州的主心骨……”,后面啰里八嗦又说了一堆,方念真不耐烦听,什么就“主心骨”了?还把自己看得挺高,真拿自己当盘菜。

她也不惯他的臭毛病,站起身就说:“在下店里今日还有大事,必须得回去了,失陪。”

说完也不顾郑诚的脸色,转身就出府衙回了店里。

有了方念真起头,其他人也纷纷效仿,推辞说有事,都离了场。

那祥鹤楼生意也没见得有多好,怎么就有资格抢占“新云州商业头一把交椅”了?

就凭他郑诚年纪大?

郑诚气愤不已,他一向是个自诩清高的人,没想到这些人这么不卖他的面子,尤其是那个方念真!一介女流,还想分一杯羹?笑话!

郑诚气冲冲地回到祥鹤楼,和手下吐嘈着:“就那个劳什子方厨娘,就凭她那投机取巧的三脚猫功夫,我看她能得意几时!大菜都做不成几道!”

方念真可不管那么多,眼看就要冬日了,她的食铺也是时候该推出点特色了。

不如正好借着“锅里捞”的热度,把麻辣烫抬上来吧!某种意义上,麻辣烫也算是“一个人的小火锅”了。

说干就干,方念真连夜调了好几种麻辣烫汤底,最终还是定下了“浓郁芝麻酱骨汤底”。

用猪大骨熬制,加入少许的辣锅底,汤里泛起几星红色的油花。

麻辣烫,还得有“麻”!新云州这边对“麻”的接受度还是很好的,方念真都自愧不如,可能和这里过去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在辣椒没有被方念真普遍应用前,新云州的本地人主要就是靠吃“麻”来获取刺激,驱散严寒,所以方念真放了重一成的“麻油”。

为了更有吃麻辣烫的氛围感,方念真找木匠搭了个木架子,上面摆上盆,里面装了各种菜和丸子,还有木夹子,如此就很完备了。

但是关于麻辣烫的定价,方念真却犯了难,她本来是想选择“按斤称”的计算方式,但是这样,又要多加一个人工,用来专门称菜,毕竟古代没有电子秤,电子秤多方便呀,往上面一放,重量就显示出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