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巨星前的准备工作[娱乐圈](256)
这样一位殿堂级大导宣布复出,在上层演员中自然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完全可以预见到竞争的激烈。
倒也不是出于对大导的迷信,而是孙怀英比较特殊,他是少数几位没有失手过的导演之一,擅长以主角的成长为线,将宏大的主题融入其中,几乎每一部都能在奖项上有不错的建树。
祝慈自然渴望和这样的顶尖导演合作,不过她也没有失去分寸,稳重地示意廖荃细说。
“这个项目保密级别比较高,对外透露的口风只说了两点:民国题材、主角是年龄跨度十岁左右的女性。”廖荃拍拍祝慈的手背,低声道:“这可是属于花旦们的顶级资源了,十年难得一遇,我估计毛平威她们肯定比咱们知道得要早,想争取的话得抓紧了。”
祝慈早有预料,这样的名导要拍戏,一般不会把剧本先交给演员的团队,而是通过身边人给出口信,自会有人登门来试镜,其他不够格的,连消息都不会知道,当初《灵气复苏》不也是这样吗。
祝慈低头思考着,轻声说:“民国题材啊,确实在孙导的舒适区。”
廖荃笑眯眯地赞同道:“如果不是这个题材,我还真不确定它是不是好饼。孙怀英毕竟都70岁了,英雄迟暮,比不上青年导演们能抓住当下热点,倒是民国时期这种需要底蕴和沉淀的题材,只有他这样经历丰富的年长者能抓得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人家未必会选择我这么年轻的演员。”祝慈对此并不乐观,但也不惧挑战,她决定搏一搏这天降的机缘,“有明确的试镜时间吗?”
廖荃摇摇头:“挑选对象都是很成熟的演员了,试镜也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孙导的意思是在他家办两场私人聚会,分批次见一见演员们,可能会临时出个题目,不算很正式。”
祝慈苦笑道:“要跟一群老江湖同时表演吗?难度不小啊。”
“还好时间比较宽裕,孙导那边说项目也是刚开始筹备,正式开机要等明年三四月份了,现在也只是初步的意向,你好好准备,说不定真能拔得头筹。”廖荃对她信心十足。
祝慈点点头,既然决定和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同台竞技,那就必须全力以赴,不能露怯。
廖荃走后,祝慈进了观影室,把孙怀英的所有作品都挑选出来,先细细地拉了一遍片子,从中总结这位大导的喜好和表现手法。
接着再把所有民国背景的电影找出来,理出了几种人物形象,舞女、地下党、特务、留洋千金、旧式妇女、底层穷苦人民……
祝慈叹了口气,这种没有具体要求的角色准备是最难的,这一时期可以深度刻画的身份有那么多,谁也拿不准剧本中是什么形象。
而且这些身份表现出来的气质迥然不同,要想准确贴合孙导心中的主角无异于大海捞针。
有的人光站在那里就是角色本身,祝慈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上,她只好把这些身份全都深入分析一遍,提前做一个如何表演的预想,这是最笨的办法,但也最有效。
除了电影,祝慈的取材还有经典话剧,系统的好处就在这里,有些原版话剧因为年代久远,网上很少留存下高清修复版本,但在观影室内,一切应有尽有,祝慈得以节省下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
由于她没有过民国戏的拍摄经验,生怕找不到要领,还买了很多相关的戏服,穿在身上琢磨角色的行走坐卧。
第119章
廖荃得到消息的时候, 距离和孙导那边的私下会面只剩下一周,留给祝慈做准备的时间并不多。
她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不慌不忙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步骤输入学习, 大量阅读与那个时期有关的历史。
怕闭门造车会走偏, 祝慈还请教了导师项虹, 请她指点一下自己在气质上的差距。
项虹消息灵通, 对孙怀英放出的选角消息早就有所耳闻,一听祝慈的来意便了然点头:“是了, 你这几年成绩斐然,孙老虽然不怎么出现在大众面前,但肯定听说过你。”
祝慈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个机会太重要了, 哪怕很有可能落选, 我也想全力试一试。”
项虹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演过孙怀英的一部电影, 两人在那之后一直维系着淡淡的交情, 她对孙怀英的喜好和风格算是有点了解。
“孙老这个人在挑演员的时候是有些任性的,他更信奉眼缘, 必须要长得和他心里那个角色有七八分相像,演技倒在其次, 他可以拍的时候手把手调教。”项虹补全了祝慈认知上的一块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