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巨星前的准备工作[娱乐圈](254)
“你也想得太远了。”廖荃想笑她杞人忧天,却不知不觉被她说服了,大环境不好,男演员五六十岁依旧能做商业片的大男主,可女演员只能退居二线,演母亲、婆婆等脸谱化的角色。
这几年不乏有一些心气高的女演员想要寻求突破,但她们费了许多精力,却是票房口碑双输,投入了大把的钱和时间,结果还不如直播卖货、上综艺赚得多,渐渐也就偃旗息鼓了。
廖荃便拿她们的例子来警示祝慈:“你看张丰蓝,前几年也折腾了一个什么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最后连本都没收回来,她还是背靠着大公司,连续接了两年烂剧才把债还完,风险太大了。”
祝慈吸空了咖啡的最后一点底子,说道:“她那是灌输得太生硬了,观众看电影不是为了听说教,要摸准他们想看的点,不要一上来就追求高大上,咱们就做商业片不好吗?把一个情节有趣的故事讲完整,还是大有可为的。”
廖荃叹了口气:“我没话说了,劝一句你有十句等着我,反正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祝慈亲亲热热地搂着她的胳膊撒娇道:“逆流而上总是要承担风险的,我们步态小一点,从小份额投资做起,先培养市场分析能力,再慢慢拓展。反正我还年轻,可以用十年的时间搭起一个框架,到时候麾下有了高质量人才,就等于掌握了活水的源头,就算我不演,我也可以培养下一代,总归是不亏的。”
看她这么有成算的样子,不像是一时兴起,估计自己琢磨了很久,廖荃知道她倔,也就不再泼冷水,转而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其实如果像祝慈说的,不追求一时的回报,长远来看,扶持新人导演、编剧是既能积攒人脉,又能惠及自身的好事,祝慈完全可以一边拍戏一边等他们成长,等到时机成熟,量身打造一个角色都不是难事。
只要祝慈挑剧本的好眼光还在,说不定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既然决定要做,那就得定下个章程,你想让谁负责这个工作?有什么奖励机制?初步预算是多少?”廖荃一旦接受,便展现出了她专业的一面。
祝慈犹豫道:“你觉得陈玉可以吗?”
廖荃想了一下,比较赞成,“她很稳重,和你的审美高度重合,是个好人选。”
“现在是下半年了,我想参加几个国内外的电影节,先看看行情在说,也当是散散心。”祝慈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至于编剧,《惩戒者》的曹承就不错,想象力丰富,值得培养。”
“那我让陈玉写份计划书,到时候咱们再查漏补缺。”廖荃点了点祝慈的额头,“其他剧本你也不能放弃,休息几个月可以,但是不能空档半年以上,总是要把下一部戏定下来的。”
祝慈乖乖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么大的摊子,光靠咱们一个小工作室也撑不起来呀,你就不想想有没有别的合作伙伴?”廖荃皱眉问道。
“有是有,我这个想法能成熟,也是因为半人马他们的动作,他们都能想到买剧本自己组局,我自然也不能落后,倒是可以把他们的资本引进来做个合伙人。”祝慈狡黠一笑。
第118章
虽然和廖荃初步达成了共识, 但路还是要一步步走。
既然下定决心去创办这么一个计划,就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真那么容易, 为什么圈里其他人不做呢?
总有比祝慈地位更高、人脉更广, 还面临职业瓶颈的演员, 他们难道想不到自己培养人才吗?
无他, 想做出一番成就,实在是太难了。
单纯做演员, 只需要读懂剧本,吃透角色,配合其他工作人员把戏拍好就可以了。
可是当变成组局的人, 看问题的眼光和处事风格都要有所变化, 对那些养尊处优, 没有接受过太多高等教育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有的演员也尝试过投资潜力股, 不是赔本就是反响平平,唯二两个成功捧出新锐导演的中生, 还在他们出名后遭到了背刺。
这还只是针对一两个新人来下注,在祝慈的设想里, 未来她需要一个庞大的人才库来为她提供优秀的剧本和角色,难度不亚于白手起家创业。
再说了,那些有才华的编剧和导演一旦闯出点名堂,都会想要独立主导项目, 如果祝慈这里没有足够能打动他们的利益,人家又凭什么用宝贵的职业生命去成就她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