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巨星前的准备工作[娱乐圈](252)
除了《蝶梦》,祝慈的作品全都没有把爱情当做全部的主线,这也促使着中小型剧组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剧本中,开始创新主角的人设,丰富剧情。
观众的胃口被养刁了,那种偷懒写出来的流水线情情爱爱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从而倒逼着投资人们转变风向,去模仿祝慈作品的风格。
只要没有投资人压着,编剧受到重视,创作出有新意的剧本并不难。
祝慈的舍友冯月娜、好友温怡丹、之前合作过的顾佳奈……都在今年进了还不错的剧组,有的担当古偶大女主,有的走现实家庭向,有的尝试新型职业剧,大家都有了更广阔的选择。
所以在这些花粉眼里,祝慈的更进一步会带给她们正主更多的好处。
虽然可以预见到无处不在的对比拉踩,但有这样一位引导行业风向的领头羊在前,把盘子做大,让自己的心肝有机会接触到好人设、好剧本,花粉们也不是不能忍受。
祝慈在接触到一些还不错但不适合自己的剧本时,也会主动和剧组方面谈一谈,推荐一些自己认为符合条件的其他演员,随手为之,结个善缘。
祝慈一向认为,为改善大环境做出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惠及自身,所以她不避讳提携别人。
她对自己的实力有绝对的信心,不怕出现更优秀的演员抢资源,因为现在的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金乌奖结束半个多月后,祝慈才把手头紧要的琐碎工作做完,都是些与拍戏没什么关联,但却代表着她咖位大大提升的活动。
多了一些喘息的空间,祝慈终于有空考虑接下来的档期安排。
她的日程表上多了许多和导演们见面、吃饭的私人活动,这代表着祝慈进入了他们的选择范围,就算暂时没有项目,提前认识,联络一下感情也很有必要。
有了奖项加持,祝慈可以把空档时间延长一些,不用像以前那样急着确定下一部戏,她还有两部存货,起码明年的曝光度是不用担心了,完全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要在电影圈子里长久打拼下去,光有演技是不行的,三金影后的名头固然会为她带来一时的红利,却不是一块畅通无阻的通行令。
圈内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掌握资源的上层们最看重利益和人情,祝慈年纪尚幼,真正在电影上下功夫才不过两年多,根基太浅。
她现在和计卫英这一派的导演们结下了深厚的交情,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青年导演,为人正派,更看重专业能力,是很可靠的盟友,但想要更进一步扎下根,不能只跟一个团体深度捆绑。
四大花旦每一位都跟知名大导有两到三次合作,可以说如果一个电影女演员没有成为某位名导的缪斯的话,她会有不错的成就,但不会成为殿堂级演员。
祝慈合作过的知名大导只有籍江红,要想开拓,必须接触更上一层的导演。
可是这样的导演两三年都未必会开一个项目,就算开了,也不一定符合祝慈的审美,只能说可遇不可求。
祝慈翻阅着新送来的厚厚一沓剧本,陷入了沉思。
第117章
这几天祝慈只要有空就会在工作室待着, 一边筛选陈玉交上来的新剧本,一边在心中完善那个酝酿已久的想法。
平心而论,斩获三金之后, 祝慈这里收到的剧组邀约质量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大量的中小型剧组自知够不上祝慈的标准, 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流量和实绩都不如她, 但片酬实惠, 且演技足够用的女演员。
像《春和景明》这样的中等剧组,已经不在祝慈的考虑范围内了。
这不代表祝慈的行情变差, 而是因为她现在的身价已经不是普通剧组能够支付的起的,剧组也要考虑把钱和时间花在刀刃上,与其在等待的过程中被祝慈这边拒绝, 不如从一开始就放弃。
这种现象一出现, 最开心的就是陈玉等人。
以前, 她们的工作效率虽然很高, 但会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平庸的故事上,没办法对挑选出来的好剧本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现在好了, 剧本总数下降,质量却提高不少, 她们总算能腾出手把工作做细致。
现在祝慈这边的剧本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电视剧,全都是S+大制作,重磅班底, 平台主推,给出的片酬和待遇是绝对的最顶级,非常可观, 平台及公司的高层多次约见廖荃,态度热情, 看样子祝慈不点头他们是不会罢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