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手握帝师系统(科举)(300)
尤其是在乡试和会试的考卷中, 以时务和策问为主, 兼及其他科目, 大幅降低帖诗题考察的比例,从必考改为选考。
第二、培养科技人才。
建设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于国子监及京中各大书院组建科技创新班,接收通过科学素养测试等多重选拔的新生。
鼓励民间科学力量, 吸取前朝科学研究成果, 瞄准西方前沿科学领域, 通过课题研究、中期汇报、结题答辩, 实现百姓的科学启蒙。
第三、扩大考生范围。
这一条很简单, 废除只有良籍才能参加科考的规定,只要年龄复合,通过童试, 人人皆可参加乡试。其中对考生性别未做规定, 女子亦可于女学中念书学习、参加科考、入朝为官。
第二日,礼部办公衙门险些被官员踏平。
吏部侍郎厉文成和李时居向来不对付,头一个嚷嚷道:“子曰,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以女子应此科, 纵使尽合程度, 不知他日将安所用——李尚书固然有容人之雅量,我们可不愿与女子同朝为官呐!”
有官员表示赞同:“女子为官, 艳妆怪服,遍见朝士,所至聚观,有辱斯文,有辱体面!”
对于这样的言语,李时居微微笑道:“厉侍郎及各位同僚想得太极端了,女子为官者,往往比男人更专注事务本身,少生是非,要不请诸位上一趟漠北,当着尚将军的面问一问好吗?”
还有官员道:“女子上朝做官,这是乱了纲常,坏了妇德!到时人人都要读书习字,谁来生儿育女?”
李时居冷笑一声:“大人您每日上衙门处理公务,也没妨碍您晚上吃花酒纳小妾呐?”
这群反对的人吃瘪了,又将矛头对准了改良案的第一条和第二条。
“华夏以诗传遍天下,海外寰宇无不吟唱着我大邾的诗作,就连你李尚书当初不也是以‘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得了陛下青眼?”计玉书哑着嗓子问,“自己过了河,就要把后人桥梁砍断,这可不太好吧?”
李时居解释道:“擅长吟诗作对的文人,礼部和鸿胪寺专门开辟了一门考试,为遴选这样的人才提供门路……至于下官的本事,计大学士也大可以出题考上一考,无论您出多少题,下官都不会令您失望。”
这样的话或许可以堵上计玉书这些老顽固的嘴,但钦天监监正又不高兴了。
“科学科是个什么东西?能跟我们祖宗传下来的推背图堪舆论风水学相提并论吗?”
还有大皇子的几名余党,眼看潘石之死都未能冲击到皇长子,便大着胆子在里面浑水摸鱼,鼓动士子对对提出改革案的李时居人身攻击。
这段时日,李时居外出行走都很低调,太子派来高手护卫,武德侯也遣来的赵管家,日日守候在仁福坊一带。
李时居本人呢,倒很有耐心地向所有诘问的人一一解释,不少士子明白她为大邾的一片苦心,在心中已然倒戈。
可即便有陈定川和李慎暗地里的保护和撑腰,这样的热闹终于还是吵到了朝堂之上。
明煦帝内心是站在科举改良案这边的,奈何这一改革动了不少大臣的利益。
即便陈定夷和陈定川都没在明面上表态,但弹劾的折子如雪片般飞往御案之上,惹得这位尚在病中,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天子不厌其烦。
天子沉闷地咳了一阵,低音隆隆地滚过奉天殿的地砖,犹如数九寒冬的一声闷雷,瞬间令所有人都收敛了嗓门儿。
“朕这身子啊,一日不如一日了。”明煦帝轻轻叹了声,苍老的手指摸着那把搁在老案上的御刀。
天子年轻时杀人无数的事迹,足以让一众文武大臣汗毛直立。
明煦帝却恍若无事,慢慢回过神来,蠕动着嘴唇道:“朕也不藏着掖着,这么多年,朕向来不赞成科举取士之法,考取的士子一个比一个文辞华美、夸夸其谈,然而真到了处理国家大事时,就不知变通,只懂照本宣科,如何能成大事?”
这话一出,大臣们心里都明白了,看来这科举改良案本就是皇帝默许的。
废了这半晌口舌,大家自讨没趣,看向李时居的眼神五味杂陈——对于不清楚内情的人来说,尚书大人好会揣摩圣意,其奉上的良策正中圣心,她不当大官,谁能当大官呢?
李时居倒是自己跳了出来:“陛下,下官听了诸位大臣和士子们的意见,倒也认为此改良案不可一蹴而就,徐徐图之,先定三到五年的期限,若是过渡良好,可以再行推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