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小青梅(189)
宴席萧景昭去了,酒也喝了两杯,跟每个官员都说了话,散席后,留了其中的县令单独谈话,过了好一会儿才出来。
“你跟他说什么了?”沈玉如等得很好奇。
“没什么,把你的画给他看了看。”
“啊?然后呢?”
“然后他就被打动了,答应好好赈灾。”
他的语气太轻松了,沈玉如不能确定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肯定不是真的,看画哪要这么久。”
“嗯,我也劝说了一下。”
“就知道没那么容易。”要是她的画有那么大作用,能让官员一看就一心为民,她愿意一直画下去。隔了一会儿,她又问,“我的画真的会有用吗?那为什么只给他一个人看,给大家都看多好。”
萧景昭笑了:“我看那里面,他最有良知,最可能被感化。到底有没有用,我也不能确定,最后还是会留下两个人盯着。如果有用,会省事很多。”
县令出了酒楼,也被知府等人拦住了问:“钦差大人跟你说什么了?”
“给我看了一幅画。”
“画?什么画?”莫非是名人字画?不对,从来只有他们给钦差送字画送宝物的,不会有钦差反过来贿赂他们。
“关于灾民的画。”县令道,“钦差大人说,我们为官已久,虽是父母官,却不知道底下百姓究竟怎么样,他代天巡狩,看到了百姓惨状,也给我看一看。”
“然后呢?”
“明日我要亲自去村子里看看。”县令对知府道,“大人,明日您若有空,不如一同前往?”
知府不以为然:“这……明日我还有事,就不去了。赈灾嘛,我为官以来,遇到没有十回也有八回,看不看都一样,支个棚子施粥就是了。”
第86章 赈灾2
知府不去, 县令不能勉强,但他把其余县官都带去了。
到了萧景昭说的那个村子,景象果然就和那幅画里一般无二。
“就是这棵树, 枝叶轮廓,真像拓印下来一般,左前有一块大石头,就是这块石头了, 那么再往里便是……”
循着画中指引,再往前, 就是一户灾民家里。
这户人家一共十三口人,一位六旬老叟, 子女儿媳共六人, 并六个孩子。
县令记得, 画里这老叟很可怜, 佝偻干枯的身形, 布满沟壑的脸,固执地守着颗粒无收的土地。
还有几个孩子,头大身子小, 一个比一个可怜, 有一个还在襁褓中, 看着很难不动恻隐之心。
他们到的时候,这家人全躺在床上, 听到有人来,才起来开门。县令一看,凡在面前之人, 皆能与画中对上,只是人数明显少了, 因问:“家里其他人呢?老叟又去田里了么?”
一听这话,其中一个小男孩“哇”地哭了出来,
他一哭,另外两个男孩也跟着哭了:“爷到天上去了,大娘和小妹也去了,还有两个妹妹被婆子带走了!”
“别哭,省着力气,哭了更饿。”愁云满面的大人虚弱地说。
县令呼吸一滞,目光从每一个身上扫过,在场只剩七人,试探地问:“还有一个年轻一些的婶子呢?”画里一共三个媳妇,大娘应该是最年长那个,眼前只有一个媳妇在了。
“别说了,跟人跑了!”唯一留下的媳妇恼了,“青天大老爷,你们在府里好酒好肉,哪知道我们百姓的苦!公爹为了孩子们,活活饿没了,大嫂和孩子病没了,卖了两个孩子也没救回来……这世道!你们走吧,我们还是躺着,省省力气,能把饿熬过去。”
她“吱呀”把大门关上,把几个大人关在了门外。
县令怎么也没想到,短短的时间里,十三口人的大家族,竟然只剩下七口!
那画神乎其技,能让人所见与所画无不一一对应,唯一的不同,竟是少了的六口人。
他想着画,想着比画里更惨烈的现状,想到那妇女的话语和孩子的哭声,自责不已。
他们早已知道灾情严重,知道民不聊生,知道要开仓济民,但远远没有眼前的冲击来得大。
“大人说得对,我愧对我头上的帽子,怎么竟连过来看看,都没有做到。”县令双手捧下头上的官帽,“我若不能好好赈灾,这官帽,就还给陛下。”
沈玉如和萧景昭对此并不知情,按计划留下自己的人手后,一路往南疾驰。
南边的灾情更严重,一场洪水,流离失所的人不计其数,更担心的是后续是否会有疫病。
他们日夜兼程,沈玉如全程没喊累,有时候实在撑不住了,就上萧景昭的马,窝在他怀里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