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卷成富二代[九零](166)
总编看了一眼这篇稿子,全是各种歌功颂德和大吹特吹,广告效果一眼拉满,至于其他,实在乏善可陈,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的必要。
然后是第三版,最上面是一篇江州市第五大桥竣工通车的通讯稿,大概突出了一下路桥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第五大桥对江州市交通的缓解意义,这属于典型的任务稿,略过。
中间又夹杂着一篇对本市菜篮子工程的采访,然后最下面那篇,则是一篇对本省开创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的采访稿。
一看到这篇稿子,绝大多数编辑的反应都是:这小姑娘可真漂亮,像个电影明星似的。
第二反应则是:这篇报道我一定要带回家给我们家孩子看一看,要他好好学学,怎么人家孩子这么优秀,就我们家那个,一天到晚都叫人头疼呢?
感慨归感慨,现在是上班时间,不适合谈论家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大家继续往后翻,想要寻找那个之前大家都没有发现的爆点。
为什么突然之间,他们家的报纸就这么受欢迎了呢?
一直翻到最后一页,办公室里的所有人依然没有答案。
就在这时候,坐在最角落一个实习生忽然弱弱的举起了手:“话说,我觉得第三版那个报道挺有意思的,要是我爸妈看了,他们肯定会买回家,再给我看。”
作为未婚未育,常年住在家里的弱势群体,这个女孩子对自己父母的行为模式相当熟悉,真是用膝盖想都能想到,要是自己的爸妈看到这篇报道,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而且,那张照片是真的太好看了,既有黑白照片特有的优雅,又有一股子挡都挡不住的,又甜又软的气质,就算她是个女孩子,也会一眼被这张照片吸引,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又没有孩子,难不成把这份报纸带回家,顺便又被她爸妈再教训一顿?
不过说实话,要是回家以后把这张照片单独剪下来保存,好像也不错。
一个女生专门有一个小本子,收集的全是她在各种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漂亮明星照片,而这张照片,显然也是完全有资格进入自己的收藏簿的。
第59章
听到这个实习生的话,所有人都一阵默然。
道理是这个道理,刚才在座就有不少人琢磨着,等下也要带一份这期的报纸回去,要么给儿女,要么给孙辈看看,也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
可要单纯因为这个原因,这份报纸就卖爆了……总觉得好像不是那么真实啊。
他们是新闻报,又不是教育报,就算之前闹得最轰轰烈烈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大争论,好像也没这么爆销量吧——不过报社的读者信箱,倒是确实一不小心就爆了。
可是翻来翻去,好像也确实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再仔仔细细去看这篇人物采访,几个编辑也忍不住点头:“写得确实好,人物写得很生动,也没有那种说教气。”
但也有人觉得,刘西华的笔杆子不够硬,光是吹捧赞美,缺少了那种社会担当和冲锋的劲头。
说这话的是个50来岁,头发半秃的老编辑, 第二版那篇把企业家吹得天花乱坠的软广告,就出自他的手笔。
刘西华才懒得理这人酸溜溜的话,只眯着眼睛笑,对其他编辑的夸奖,一个劲的谦虚不已:“我就也是运气好,正好碰到了一个不错的采访对象。”
对这个年纪还不大的青年记者来说,管他是不是呢,反正先认下来,至少也能在总编那里加深一下印象。
没多久以后,同行打过来的电话,终于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上午还没过去,就有好几家报纸杂志申请这篇文章和照片的转载授权,还有人试图跟刘西华打听那个学校的情况,也想做一期采访。
对刘西华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惊喜——一篇没有强烈话题度,风格也更偏向于传统的人物采访,竟然也能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老实说,哪怕在交稿以后,他也是完全没想到的。
文章的角度没有太大的新意,他的水平也不可能一夕之间能有什么突飞猛进的进步,那事情的关键,果然还是在这个被报道的女孩子身上。
刘西华再一次仔细的打量报纸上的黑白照片,不得不感叹,自己这张照片拍得是真好。
漂亮的照片一眼吸引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内容又恰好切中了绝大部分国人的家长心态——虽然绝大多数突然出现的爆款都很难复制,只能事后总结,但刘西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采访对象天生的亲和力,应该也是这篇文章走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