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193)
狄思科并不知道亲妈正在心里唱衰他,接了存折就乐颠颠地去找二哥了。
二哥在外面的门路广,兴许能帮他买到更便宜的小轿车也说不定。
*
买车的事一时半会儿没有眉目,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经贸大学的八三级毕业生,迎来了大面积的毕业分配。
狄思科宿舍里的八个人,有三人被分配去了国字头进出口公司,一个去了海关,剩下三人回了生源地。
发小儿葛磊如愿去了进出口公司,工资高、待遇好、工作体面。
教他学会了广东话的陈旭,返回老家进了省商业厅。
狄思科没什么悬念地被分去了经贸部,虽是所有单位中牌子叫得最响的,但同宿舍的另外七个人,谁也不羡慕他。
他在部委实习大半年,日子过得有多悲催,所有人都看得见。
高强度的摄取知识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要维持这种强度。
天天都是考试周,这样的日子有几人吃得消?
所以,听说他跟袁媛都留在了部里,而且还是技术难度很高的翻译室。
班里的其他人羡慕,这些见证他每天熬到半夜的室友却有些同情。
毕业季到来,学校宿舍和大树上都挂起了各种欢送横幅。
“为祖国的外贸事业贡献青春!”
“服务祖国人民实现自身价值!”
“热烈欢送我校八三级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
“此去万里,一程风雨一程歌!”
诸如此类的条幅被挂得到处都是,也唤起了大家离别的伤感。
宿舍聚餐,班级聚餐,各种小团体聚餐,几乎每天都有。
狄思科非常珍惜最后的这段相聚时光,只要时间允许,所有饭局他都应邀了。
全班聚餐的时候,张新华端着酒杯走到了狄思科跟前。
自从被举报亲属走私以后,狄思科与他就没怎么说过话。
两人似乎都在有意回避与对方接触。
但这次不知张新华是怎么想的,居然主动找到他解释了之前那封举报信的事。
“其实我本人在事业上没什么追求,但我父母都希望我能进体制内工作。关于你哥哥的那封举报信,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是我家亲戚写的。”张新华举起酒杯说,“狄思科,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针对那件事,我郑重跟你道个歉,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
狄思科对这番话并不怎么相信,但他已经回敬对方一封小作文了。
也就无所谓原谅不原谅。
一杯酒而已,喝就喝呗。
是否真的能够一笑泯恩仇,他们彼此心里都很清楚。
反正马上就要分开了,以后又同在一个系统工作,就这样吧。
*
毕业分配方案公布,同学们彻底离开了校园。
走出校门的当天,狄思科就无缝衔接,带着报到证去单位报到了。
英语组的三个新人不用像其他毕业生那样进行岗前培训,所以正式入职没两天,崔组长就给他们安排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
后天要紧急接待一个外国企业家考察团,领导临时安排了宴请。
虽然只是吃顿饭的事,但外交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交际司这边要马上拿出接待方案来。
崔组长大方地派出了狄思科、袁媛和方堃,配合综合处和外宾接待处的同事,完成这项任务。
翻译菜单和行程安排的工作,通常只用一个人就能搞定了。
但谁让他们仨都是新人呢,每人负责一小部分,两天的时间无论如何也能做完了。
方堃是高翻班的研究生,又比狄思科二人的年纪大点,分配工作的时候,就主动选了难度最高的菜单翻译。
狄思科翻译行程安排。
而袁媛的工作简单却最琐碎,她得帮忙打印几十个来宾的名牌,以防出现弄错客人名字的情况。
综合处很快就把行程单交给了狄思科。
一页纸上没多少内容,几百个字而已,他几分钟就能翻译出来。
但是临时接待任务之所以难办,就在于行程和人员的不确定性。
狄思科上午九点翻译完第一稿,正准备送去打字室打印正式稿,综合处的同志又把新的行程单送来了。
人家说了,上一份不算数,以这一份为准。
狄思科便将第一稿收起来,重新译了第二稿。
这次他有经验了,工作完成以后没有马上去打字室。
等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他果然又等来了改动后的第三份方案。
一份行程安排修修改改好几次,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算正式确定下来。
狄思科打印了正式稿,在底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拿出印章和印泥,郑重其事地在旁边盖了章。
类似的工作他已经做过几次了,但这是他第一次有资格在上面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