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平步青云路(79)
等把这令人无语又暖心的夫妻注意力都转移成功,顾明哲没好气的白了老管家和在一旁看热闹正起劲的弟子一眼。
哎,认人不淑,误交“损友”啊!
因为沈锦中举是大事,在一家人讨论半天无果后,沈源做主,回清水镇举办,并邀请族人和交好的邻里一起来参加,也算是正式把自家这最小的却也最出息的孙子推荐给所有的亲朋好友了。
孩子大了,也出息了,是时候扩张一下自己的社交了。
宴会搞得比中秀才那时还要大上几倍不止。因着现在有钱了,陈氏已经不怎么下厨了,就两个嫂子带着几个丫鬟在忙碌。厨师是花钱去雇的酒楼大厨,人酒楼想巴结新晋的年轻举人,特意雇佣费用只收取一半,鸡鸭鱼肉蔬菜这些食材等物是在乡下收的。
就这样,因为老人家邀请的人太多,流水席一整天不断的往上上,大鱼大肉数量不少,一天下来五十两都打不住。三天流水席摆下来,陈氏最后一算账,又心疼又骄傲,纠结的差点晕过去。
足足的两百两没了。
当然,有付出自然也有收获,更何况这还是和新晋举人套交情的好时候。
除了族人和邻里没什么钱的,给的礼金也就几两到几百文,加在一起也没有个三十两,账本放在老人面下,以后那边有事邀请时就按照这标准回礼的。其余那些富商大户,周边村镇的秀才童生,还有曾经教导过沈锦的府学的夫子和教喻,都送了礼过来。
那才是大头。
这次像是光明正大送来的田舍铺子、金银玉器、大宅别院、孤本书籍字画古董等物就至少有上万两的价值,铺子和宅院更是从清水镇到府城都有,价值不菲。
还有以其他名义,比如假借送丫鬟之名实际上都是千娇百媚能歌善舞的美女、说是土特产实际上是一箱箱排列整齐的金银锭子。
隐蔽些的还有送价值千金的昂贵狐皮貂皮,年份很高的野人参何首乌灵芝鹿茸之类的药材也有好几盒了。
沈锦面对之前秀才那些还知道怎么处理,毕竟会巴结一个小秀才的,本身自己层次就不高,得罪了也没什么。但现在这些动辄价值上千上万的“礼物”,还真不是随便能退的。
在咨询过老管家之后,沈锦选择分为数个部分来还。
首先是那几个眼神好似带钩子,应该是那些大户人家用以拉拢人的“歌姬”或是特意调/教出来作为礼物互换的,像前世魏晋时期的小妾那样的角色,也有着通房丫鬟的职责。
像这样的人沈锦就不太能接受,他家和乐了这么多年,靠的就是一夫一妻制度。老爹和两个哥哥现在有钱了也不乱来,一心一意守着婆娘和孩子过日子,在外也从不去花街柳巷,不和其他女子暧昧。家里都这样言传身教了,作为他们的骄傲,沈锦没理由不跟着学。
更何况,他还是接受过前世一夫一妻制法律洗脑的高知识分子,两辈子三四十年的教育,没道理遇到美色就都费了。
所以,这几个女子,都被他以自己的名义退还了回去。
然后是那动辄万两的金银锭子。
中举庆祝,别人送礼金来祝贺,无可厚非,谁都做过,但这其中得有个界限,就算沈锦是目前整个清水镇唯一的举人,也不能轻易打破这个界限。
这叫不给人机会抓自己的把柄,不给人留下一个贪财的坏印象。
且不说沈锦现在还只是个无职位在身的举人,就算以后真的中了进士入朝为官,想要抨击他的人就可以拿这件事来作为他贪财的证据上奏告他。
不管是不是别人自愿主动送的,也不管是什么时候送的,只要超过了一定的、不符合身份的数额,那就有贪污受贿的嫌疑。就算等后来给你洗清了嫌疑,你的名声臭了不说,以后升官发财的机会肯定也没有你的份,吃苦受累扛黑锅肯定就有你的份。
再说,送钱而已,不是以礼金为名,而是以什么土特产为名送来,这家人本身心思就不正,指不定是想拉沈锦下什么黑水呢。
但考虑到,能轻易拿出万两金银的,应该也不是普通的商户富户,索性全部运到顾明哲的小院,交由老师查清处置。以顾明哲出身国公府,如今虽是庶兄降爵继承,也比很多人身份高贵,处理这些事也是手到擒来了。
其余只是千把两银票、不好估值的金银玉器等物就全都被陈氏锁进了库房,铺子宅院也压了箱底,钥匙交给了沈锦。用她的话说,以后这些都是沈锦娶媳妇养儿子的家底,得攒起来,以后就算娶了大官女儿,至少自家聘礼不会愁寒酸了!
沈锦只恨不得挖坑把自己埋了。